“道平,吃饭那?”
“曹把总——曹兄可用饭了没有?不嫌弃的话,在小道这里凑合一口?”
虽然已经在知识教里工作了四五年,但张道平在熟人面前,时不时还会沿用从前的自称,这和他叫曹蛟龙‘曹把总’而不是‘曹营长’,有点儿类似,主要也是营长、祭祀这些词汇,在民间的确没有‘道长’、‘把总’来得容易理解。不过,从外表来看,张道平已经是个很典型的买式青年了:高个子,日晒肤色,短发,圆领衫加亚麻长裤,看着和一般的百姓没什么区别,圆脸上带着讨喜的笑,他身上遗留的旧朝痕迹,大概就是那永远周全的礼数,一见到曹蛟龙来了,立刻站起身垂手行礼,即便双方没有明确的职务统属关系,而且张道平在知识教内的职位也并不低,但,礼多人不怪,旧朝有底蕴的人家,待人接物上这种遗痕是根深蒂固的,他们一般不像是新朝培养起来的吏目那样,非常的直来直往,有时礼数上难免有点儿欠缺。
“就凑合一口吧,今晚你吃什么?快速面吗?”
军营当然是供饭的,而且在州县附近驻扎的时候,并不会只吃干粮,还是会协调着从周边的村镇去采买菜蔬,包括后方也会往前方送,这也是为何要循序渐进,逐步往前推,前方将士的待遇是由后方的稳定和组织度来决定的。今天军营里吃得不差,出门在外,难见荤腥,两三天能给一个咸蛋这就是相当不错了,但过油土豆什么的,只要不是行军,还是能保证供应得上的,红烧冬瓜、过油土豆再加上充足的沥米饭,米汤烫菜叶,加点盐,爱喝多少喝多少,这在两湖道的平民百姓之家,已经是难得的美餐了。不过,张道平和曹蛟龙两个人都错过了饭点,张道平是去接待洞蛮使者了,而曹蛟龙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收发各种公文,时不时还要接待各方使者,错过餐点也是家常便饭。
毕竟是有职位的人,这点方便还是有的,起码独立帐篷,帐篷里取暖烧水的炉子,都能备齐,这就足够了,连士兵都知道自己带点酱菜上路呢,有炉子,自己带口锅,小灶可不就开起来了?张道平炉子上就放着一个不大的小马口铁锅,里面的热水刚刚滚出鱼眼泡,一旁的小盖子上搭着一块面饼,既然曹蛟龙来了,他就又解开油纸包,取出两块面饼来,探手到格子下方去取辣椒酱,“还有最后一点郝嬢嬢辣椒酱,我们把它给分了吧。”
“老偏着你了!”曹蛟龙也不客气,直接就把张道平喝水用的一个搪瓷大杯子拿来了,两人都坐在小板凳上,眼巴巴地等水开,“怎么样,刚才那两个野祭祀,真是洞蛮那边的人?来历没问题吧?”
“嗯,把他的传承谱系都给找出来了。”
张道平一手拿着辣椒酱,一手拿着面饼,用眼神示意曹蛟龙去取他放在马扎上的本子,曹蛟龙取来一看,咋舌道,“好家伙,记了两页?”
“没办法,他们距离我们的最后传教地点都两千多里了。”张道平也是无奈,“这其中辗转了多少手啊,就这还是初记的,后头很多地名得去再考证——这还和地理学有关,我看,研究知识教流传脉络,就这个课题都足够给地理学、宗教学输多少血,在我们内部学刊上发多少文章了!你看吧——”
他用小指头比着自己画了下横线的地名,这是拼音地名,“这是西南番族的一个大集场,在洞人的语言里,叫它‘八万洞坝子’,这两个登萨,也就是洞人的神职人员,就是去八万洞坝子取的知识教真经——在这里得到了我们的拼音教材,还有配套的种植指南。按照他们的说法,千棵树坝子是从现在鹤洲这里一直往南,顺着洞人和喵人的村寨走十天的地方,附近有喵人聚居,也有洞人的款在,天气也比老家这里炎热不少,所以,我推断是洞人的古州集场。”
这会儿他的手不被占用了,快速面已经投向了锅子里,张道平从怀里取出一叠软纸,扬了扬展开,上头是简笔的地图,明显是他自己画的,只是用曲线分隔开现在的省道界,又标注了几座出名的大山大河罢了,其中比较醒目的是几个在边荒地区标的色点,以曹蛟龙的了解,这些地区,在敏朝是压根不被重视的,都是一些边陲土番的聚集地,也不怎么动乱,也没有什么战略价值。
“你看,这就是古州八万洞,按照那两个登萨的说法,八万洞已经有很多人信仰知识教,也有很多野祭祀了,可你看,八万洞到我们知识教最北部的大教区,也就是安南沱?港,有多远吗?”
张道平比了一下,“两千里,这还是直线按比例尺算出来的,倘若你要计算水陆距离,那就没法说了,估计道路距离至少三千五百里。三千五百里,这得有多少人中继传教,才能追溯到安南的祭坛。曹兄你说吧,不写个两三页纸,这事情怎么能交代得清楚?就这也光是推测,要不是其余祭祀兄弟也在收集这条传教的线索脉络,只能追到八万洞坝子就没法再往南了,这往南去的传教脉络——你看我都是用虚线下标的,这就表示我只是在推测,还没有实证呢。”
曹蛟龙一下把本子给推开了,“我不看!全都是拗口的拼音,一个地名还给三四个拼音标注,这谁记得住啊!”
“记不住也不行,一个地方多民族不同的叫法,本就是常态。”张道平慢悠悠地说,“这是民族地理的分支了,老实说罢,要是没有我们知识教的前置做工,西南的地图可就永远都落实不下来,那到时候,你们这些做军的可就受累了,改土归流的时候,往前走的速度怕不是比现在还要更慢?要说起来,这也就是看得着的事情了。”
的确,既然这一次出兵的目标是尽取大江以南之地,那曹蛟龙也知道,现在于大江沿线的军事行动只是个开始而已,等到通过大江,把川蜀打通了连成一线,那没有任何理由不把西南彻底消化,包括夹在西南和占城之间的大片南洋陆地,本来就和西南百番联系紧密,也是华夏固有的疆土,秦汉时就俯首称臣的华夏土地,把它们重新王化不也是应该的吗?就说安南好了,本来就是敏朝藩国,曹蛟龙不信敏朝皇帝还能抻着不给,一纸诏书转移一下所有权的事,可想而知拿下大江之后,又会组织一次从北到南的大开荒大移民,恰好消化因为北边灾荒而大量南迁的流民了。
到那时候,想要落实精细统治,在多番族地区,还真少不得知识教的帮助,曹蛟龙也是逐渐意识到,现在这种知识教不入华夏的限制,似乎逐渐只能沦为表面,实际上知识教和华夏的逐渐融合才是大势。甚至,如果站在某个角度来复盘的话,客户之乱,是不是就因为买活军没有在山区传教呢?如果用知识教来取代了魔教的作用,是不是就不会爆发魔教之乱,不至于形成现在还没有结束的大迁徙?
在他来讲,客户之乱是难以避免的,高组织度而且对买活衙门的统治不屑贯彻的汉人组织,一定会被摧毁,但曹蛟龙知道,随着这一次西进行动中,意识到精细统治之难,以及知识教之强大可用,在基层军官和吏目中,这样的声音也逐渐出现了——你看,如果是以往,汉人吏目要融合到番族寨子里有多难?想要教授他们学会汉话和拼音,进度又是多么的缓慢?更不要说把双方的习俗融为一体,让他们去接受买活军的一些新规矩了。
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好处,一旦是衙门主动给的,百姓根本不会心怀感激,而是在试探真假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据为己有,生怕又被抢走了,想要他们再吐出来,那就要翻脸成仇,而且,很多百姓感谢的不是衙门,而是为他们‘争取’来这些好处的头人,他们反而会对头人更加忠心,哪怕头人从本该全部给他们的好处中又取走了一部分。而衙门倘若想要纠正这一点,百姓反而会鼓噪起来维护头人,对衙门的话,完全就不采信。
但倘若是他们通过知识教的关系自己求来的,那百姓反而会为了这点好处,毫不留情地推翻了多年来一直带领他们的头人——如果他们敢于反对知识教的话,这种对新信仰的狂热,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他们完全摆脱旧的统治和宗教的影响,呈现出非常符合买活军要求的理想形象来,甚至还会为了素未谋面的买活军,押上身家性命,合族出动,前迎王师,就只是为了让买活军快点进入到自己的家乡,让他们过上知识教描绘中的好日子!
这实在是非常让人费解的一件事,曹蛟龙分不清是番族对宗教的狂热荒谬,还是山下那些疯狂的地主,在大兵压境之时还要自相残杀,破罐子破摔让所有人都不好过来得荒谬,他对于战争是很熟悉的,自幼便见多了人在高压之下所表现出的种种失常,但曹蛟龙直到今日都没有完全习惯这些荒唐的发展,在战争中,一切都显得那样的不合理,却又是那么的合理,或许这就是人,人在战争之中就是会发疯,能够维持理智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只要经历过战争,即便最终得以幸存,甚至是获得了胜利,也长远地留在它所带来的阴霾之中。
呃……这种影响大概是不包括如今的买活军兵士就是了,他们实在没有经历过几场正经的战争,多数战争都谈不上惨烈持久,就是单方面的碾压,而且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在搞的也不是破坏,而是建设。曹蛟龙心想,买活军这里,宗教不像宗教,士兵不像士兵,但出奇的是这些不像话的家伙还真就这么吃得开,就能收到这么好的效果,搞到上头的标准也因此被抬得很高,都有点儿吹毛求疵的感觉了,如果是敏朝,管那么多呢,直接大军压阵,全都一杀了之,不分军民,死了算你们倒霉,活下来的接收新君统治,给个几年时间,再派个四五名朝廷官员,在民间把新的地主大户镇住了,年年照样纳粮纳银,在衙门这就是平顺地方了。
但是,买地这里,军队可不能乱杀平民,统治也有衡量标准,是要精细统治的,需求的人就多了,要办的事情也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衡量标准是很明确的,要求主事者要为百姓考虑。曹蛟龙举棋不定的就是这一点:按照买地对知识教的限制态度,他最好是不要和知识教走得太近,至少是不要让他们在拿下鹤洲地区时占据首功,这会掩盖了他领军的能力不说,知识教得此一功,在两湖道声望日隆,野祭祀发展起来岂不是更快了?到时候焦头烂额的还是朝廷、知识教总坛,这些人可都是曹蛟龙的同僚!
可是,倘若对这些领路使者冷淡以对,加以提防,不借重他们的力量,还是让那两股本地势力再拼掉一些人命,再让军队入场呢,那就违背了买活军的核心思想,至少是曹蛟龙揣度出的核心思想了——番族在野祭祀的带领下,和汉人山民合流,主动下山向买活军靠拢,他们这是在做什么?这是在求活!买活军名为买活,重点在买吗?不,重点也在于一个活字!
买活军的官吏也好,将士也好,最不能违背的,就是洋洋百姓想要勤恳劳动、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愿望,即便迎合顺应这愿望,会让曹蛟龙未能全见其功,让他触犯了衙门对于知识教的态度,成为履历上的污点,让他慢了这些如狼似虎的同期一步——但是,他敢漠视这股愿望吗?
换句话说,曹蛟龙想,六姐敢吗?六姐会吗?在亲手打造的宗教和她的初次博弈之中,六姐会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呢?她是会无奈让步,还是依旧能够将自己的意志完全贯彻,占据上风呢?
曹蛟龙实在不知道答案,他心事重重地接过了张道平递来的搪瓷杯,面已经煮好了,正发着浓浓的热气,郝嬢嬢辣椒酱裹在面身上,稍微一拌便是占满了红油的浓香,还有不知从哪里挖出来的一勺酸豆角,送入口中那股子酸香发酵味也很能激起食欲,但是,他实在是品不出味道来,只是机械地把一口面送入口中,慢慢咀嚼着,心不在焉地问张道平,“道平——你是怎么想到从你宗家脱离出来,跑到知识教里来做事的。”
张道平是龙虎山宗家的远亲,这一点看他的姓名就了然了,在加入知识教之前他曾是个道士,而且,按曹蛟龙想,他干得是很不错的,因为他不但拥有诸多道家人脉,而且识文断字,看得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当然也明白张道平为何要离开龙虎山向买活军靠拢——龙虎山在江左道境内,卧榻之侧,总是要为将来打算,张家人也不聋不瞎,自然知道买地对宗教的态度:他们倒是不强行让修士还俗,但不允许教派拥有教产,也不免税,那么只要江左道一被拿下,龙虎山收归衙门所有,如今的日子无以为继,张家人总要再找一条出路,一个饭辙吧。
不过,按曹蛟龙所想,为什么是知识教而不是考吏目呢?这是他想不通的一点,似乎也和此刻面临的问题有一些根子上相通的地方,只是曹蛟龙只是隐约有所意识,还说不出个究竟罢了,不过,他的举棋不定,他的迷惑,似乎也完全被张道平给悟到了究竟,他笑了。
“蛟龙兄是想着,这些神道教派,在买地必将式微,为何宗家不就势转型,反而还非得把我推到知识教里去吧?”
一边说,他一边慢悠悠地往水里又下了一个面饼,张道平有一种不急不躁的气质,很能安定人心,似乎有些颇有争议的观点,经过他的消化,再说出来都显得非常的自然。
“用买活军这里的新式语言来说,人类是离不开宗教的。虽然官方极力打压,但这饭碗还不到放下的时候。就像是这水,受火即沸,谁能改变这人世间的至理呢?”
张道平指着锅子,悠然说,“受火即沸,水沸则溢,这都是天然的道理,知识教既然是好东西,又怎能阻止它向四面八方的扩散?这就是如今的事实,即便是六姐,也只能立足于此,野祭祀让大祭司们焦头烂额,在我看却是必然之事,既然如此,这碗饭,我们华夏的道士和尚不吃,难道要全让给那些洋番吗?”
他似乎只是在回答曹蛟龙的问题,似乎又不止在回答曹蛟龙的问题,曹蛟龙听在耳中,只觉得余韵悠长,值得一再细想,往深了甚至不由得悚然而惊:的确,知识教现在的头面人物,几乎全是洋番土番,而以此教派惊人的扩散能力,以及如今在华夏腹地的传教现状,六姐会满意这般现状吗?以夷治夷,倒也罢了,以夷治汉,谁能容得呢?
虽然在南洋传教,那些洋番教士或许有不容否认的优势,但是,在华夏腹心故土,倘不栽培匡助本土道佛之士的话,曹蛟龙心中自己能过得去吗?花花轿子人人抬,在能抬轿的时候不抬一手,把张道平捧出来,日后倘被派往西南继续开拓疆土,落实精细统治,还能指望知识教助他么?
刹那间,大义、理念、小利、前途,多种多样的考量从心头一闪而过,共同指向了同一个结论,曹蛟龙心想,“虽然慢一步便是慢一辈子,但有时候,风物长宜放眼量,欲速则不达,还要把目光放长远!”
他又吸了一口面,哈哈一笑,对张道平的话也表示了赞同。“的确!毕竟是多年的道门高人,眼光长远!这不是,此次的机会不就来了?道平兄,这一次鹤洲的糜烂局面,如今看来,还要你们知识教的祭祀襄助我等,尽快进行梳理啊……”:,,
“曹把总——曹兄可用饭了没有?不嫌弃的话,在小道这里凑合一口?”
虽然已经在知识教里工作了四五年,但张道平在熟人面前,时不时还会沿用从前的自称,这和他叫曹蛟龙‘曹把总’而不是‘曹营长’,有点儿类似,主要也是营长、祭祀这些词汇,在民间的确没有‘道长’、‘把总’来得容易理解。不过,从外表来看,张道平已经是个很典型的买式青年了:高个子,日晒肤色,短发,圆领衫加亚麻长裤,看着和一般的百姓没什么区别,圆脸上带着讨喜的笑,他身上遗留的旧朝痕迹,大概就是那永远周全的礼数,一见到曹蛟龙来了,立刻站起身垂手行礼,即便双方没有明确的职务统属关系,而且张道平在知识教内的职位也并不低,但,礼多人不怪,旧朝有底蕴的人家,待人接物上这种遗痕是根深蒂固的,他们一般不像是新朝培养起来的吏目那样,非常的直来直往,有时礼数上难免有点儿欠缺。
“就凑合一口吧,今晚你吃什么?快速面吗?”
军营当然是供饭的,而且在州县附近驻扎的时候,并不会只吃干粮,还是会协调着从周边的村镇去采买菜蔬,包括后方也会往前方送,这也是为何要循序渐进,逐步往前推,前方将士的待遇是由后方的稳定和组织度来决定的。今天军营里吃得不差,出门在外,难见荤腥,两三天能给一个咸蛋这就是相当不错了,但过油土豆什么的,只要不是行军,还是能保证供应得上的,红烧冬瓜、过油土豆再加上充足的沥米饭,米汤烫菜叶,加点盐,爱喝多少喝多少,这在两湖道的平民百姓之家,已经是难得的美餐了。不过,张道平和曹蛟龙两个人都错过了饭点,张道平是去接待洞蛮使者了,而曹蛟龙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收发各种公文,时不时还要接待各方使者,错过餐点也是家常便饭。
毕竟是有职位的人,这点方便还是有的,起码独立帐篷,帐篷里取暖烧水的炉子,都能备齐,这就足够了,连士兵都知道自己带点酱菜上路呢,有炉子,自己带口锅,小灶可不就开起来了?张道平炉子上就放着一个不大的小马口铁锅,里面的热水刚刚滚出鱼眼泡,一旁的小盖子上搭着一块面饼,既然曹蛟龙来了,他就又解开油纸包,取出两块面饼来,探手到格子下方去取辣椒酱,“还有最后一点郝嬢嬢辣椒酱,我们把它给分了吧。”
“老偏着你了!”曹蛟龙也不客气,直接就把张道平喝水用的一个搪瓷大杯子拿来了,两人都坐在小板凳上,眼巴巴地等水开,“怎么样,刚才那两个野祭祀,真是洞蛮那边的人?来历没问题吧?”
“嗯,把他的传承谱系都给找出来了。”
张道平一手拿着辣椒酱,一手拿着面饼,用眼神示意曹蛟龙去取他放在马扎上的本子,曹蛟龙取来一看,咋舌道,“好家伙,记了两页?”
“没办法,他们距离我们的最后传教地点都两千多里了。”张道平也是无奈,“这其中辗转了多少手啊,就这还是初记的,后头很多地名得去再考证——这还和地理学有关,我看,研究知识教流传脉络,就这个课题都足够给地理学、宗教学输多少血,在我们内部学刊上发多少文章了!你看吧——”
他用小指头比着自己画了下横线的地名,这是拼音地名,“这是西南番族的一个大集场,在洞人的语言里,叫它‘八万洞坝子’,这两个登萨,也就是洞人的神职人员,就是去八万洞坝子取的知识教真经——在这里得到了我们的拼音教材,还有配套的种植指南。按照他们的说法,千棵树坝子是从现在鹤洲这里一直往南,顺着洞人和喵人的村寨走十天的地方,附近有喵人聚居,也有洞人的款在,天气也比老家这里炎热不少,所以,我推断是洞人的古州集场。”
这会儿他的手不被占用了,快速面已经投向了锅子里,张道平从怀里取出一叠软纸,扬了扬展开,上头是简笔的地图,明显是他自己画的,只是用曲线分隔开现在的省道界,又标注了几座出名的大山大河罢了,其中比较醒目的是几个在边荒地区标的色点,以曹蛟龙的了解,这些地区,在敏朝是压根不被重视的,都是一些边陲土番的聚集地,也不怎么动乱,也没有什么战略价值。
“你看,这就是古州八万洞,按照那两个登萨的说法,八万洞已经有很多人信仰知识教,也有很多野祭祀了,可你看,八万洞到我们知识教最北部的大教区,也就是安南沱?港,有多远吗?”
张道平比了一下,“两千里,这还是直线按比例尺算出来的,倘若你要计算水陆距离,那就没法说了,估计道路距离至少三千五百里。三千五百里,这得有多少人中继传教,才能追溯到安南的祭坛。曹兄你说吧,不写个两三页纸,这事情怎么能交代得清楚?就这也光是推测,要不是其余祭祀兄弟也在收集这条传教的线索脉络,只能追到八万洞坝子就没法再往南了,这往南去的传教脉络——你看我都是用虚线下标的,这就表示我只是在推测,还没有实证呢。”
曹蛟龙一下把本子给推开了,“我不看!全都是拗口的拼音,一个地名还给三四个拼音标注,这谁记得住啊!”
“记不住也不行,一个地方多民族不同的叫法,本就是常态。”张道平慢悠悠地说,“这是民族地理的分支了,老实说罢,要是没有我们知识教的前置做工,西南的地图可就永远都落实不下来,那到时候,你们这些做军的可就受累了,改土归流的时候,往前走的速度怕不是比现在还要更慢?要说起来,这也就是看得着的事情了。”
的确,既然这一次出兵的目标是尽取大江以南之地,那曹蛟龙也知道,现在于大江沿线的军事行动只是个开始而已,等到通过大江,把川蜀打通了连成一线,那没有任何理由不把西南彻底消化,包括夹在西南和占城之间的大片南洋陆地,本来就和西南百番联系紧密,也是华夏固有的疆土,秦汉时就俯首称臣的华夏土地,把它们重新王化不也是应该的吗?就说安南好了,本来就是敏朝藩国,曹蛟龙不信敏朝皇帝还能抻着不给,一纸诏书转移一下所有权的事,可想而知拿下大江之后,又会组织一次从北到南的大开荒大移民,恰好消化因为北边灾荒而大量南迁的流民了。
到那时候,想要落实精细统治,在多番族地区,还真少不得知识教的帮助,曹蛟龙也是逐渐意识到,现在这种知识教不入华夏的限制,似乎逐渐只能沦为表面,实际上知识教和华夏的逐渐融合才是大势。甚至,如果站在某个角度来复盘的话,客户之乱,是不是就因为买活军没有在山区传教呢?如果用知识教来取代了魔教的作用,是不是就不会爆发魔教之乱,不至于形成现在还没有结束的大迁徙?
在他来讲,客户之乱是难以避免的,高组织度而且对买活衙门的统治不屑贯彻的汉人组织,一定会被摧毁,但曹蛟龙知道,随着这一次西进行动中,意识到精细统治之难,以及知识教之强大可用,在基层军官和吏目中,这样的声音也逐渐出现了——你看,如果是以往,汉人吏目要融合到番族寨子里有多难?想要教授他们学会汉话和拼音,进度又是多么的缓慢?更不要说把双方的习俗融为一体,让他们去接受买活军的一些新规矩了。
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好处,一旦是衙门主动给的,百姓根本不会心怀感激,而是在试探真假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据为己有,生怕又被抢走了,想要他们再吐出来,那就要翻脸成仇,而且,很多百姓感谢的不是衙门,而是为他们‘争取’来这些好处的头人,他们反而会对头人更加忠心,哪怕头人从本该全部给他们的好处中又取走了一部分。而衙门倘若想要纠正这一点,百姓反而会鼓噪起来维护头人,对衙门的话,完全就不采信。
但倘若是他们通过知识教的关系自己求来的,那百姓反而会为了这点好处,毫不留情地推翻了多年来一直带领他们的头人——如果他们敢于反对知识教的话,这种对新信仰的狂热,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他们完全摆脱旧的统治和宗教的影响,呈现出非常符合买活军要求的理想形象来,甚至还会为了素未谋面的买活军,押上身家性命,合族出动,前迎王师,就只是为了让买活军快点进入到自己的家乡,让他们过上知识教描绘中的好日子!
这实在是非常让人费解的一件事,曹蛟龙分不清是番族对宗教的狂热荒谬,还是山下那些疯狂的地主,在大兵压境之时还要自相残杀,破罐子破摔让所有人都不好过来得荒谬,他对于战争是很熟悉的,自幼便见多了人在高压之下所表现出的种种失常,但曹蛟龙直到今日都没有完全习惯这些荒唐的发展,在战争中,一切都显得那样的不合理,却又是那么的合理,或许这就是人,人在战争之中就是会发疯,能够维持理智的人寥寥无几,大多数人只要经历过战争,即便最终得以幸存,甚至是获得了胜利,也长远地留在它所带来的阴霾之中。
呃……这种影响大概是不包括如今的买活军兵士就是了,他们实在没有经历过几场正经的战争,多数战争都谈不上惨烈持久,就是单方面的碾压,而且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在搞的也不是破坏,而是建设。曹蛟龙心想,买活军这里,宗教不像宗教,士兵不像士兵,但出奇的是这些不像话的家伙还真就这么吃得开,就能收到这么好的效果,搞到上头的标准也因此被抬得很高,都有点儿吹毛求疵的感觉了,如果是敏朝,管那么多呢,直接大军压阵,全都一杀了之,不分军民,死了算你们倒霉,活下来的接收新君统治,给个几年时间,再派个四五名朝廷官员,在民间把新的地主大户镇住了,年年照样纳粮纳银,在衙门这就是平顺地方了。
但是,买地这里,军队可不能乱杀平民,统治也有衡量标准,是要精细统治的,需求的人就多了,要办的事情也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衡量标准是很明确的,要求主事者要为百姓考虑。曹蛟龙举棋不定的就是这一点:按照买地对知识教的限制态度,他最好是不要和知识教走得太近,至少是不要让他们在拿下鹤洲地区时占据首功,这会掩盖了他领军的能力不说,知识教得此一功,在两湖道声望日隆,野祭祀发展起来岂不是更快了?到时候焦头烂额的还是朝廷、知识教总坛,这些人可都是曹蛟龙的同僚!
可是,倘若对这些领路使者冷淡以对,加以提防,不借重他们的力量,还是让那两股本地势力再拼掉一些人命,再让军队入场呢,那就违背了买活军的核心思想,至少是曹蛟龙揣度出的核心思想了——番族在野祭祀的带领下,和汉人山民合流,主动下山向买活军靠拢,他们这是在做什么?这是在求活!买活军名为买活,重点在买吗?不,重点也在于一个活字!
买活军的官吏也好,将士也好,最不能违背的,就是洋洋百姓想要勤恳劳动、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愿望,即便迎合顺应这愿望,会让曹蛟龙未能全见其功,让他触犯了衙门对于知识教的态度,成为履历上的污点,让他慢了这些如狼似虎的同期一步——但是,他敢漠视这股愿望吗?
换句话说,曹蛟龙想,六姐敢吗?六姐会吗?在亲手打造的宗教和她的初次博弈之中,六姐会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呢?她是会无奈让步,还是依旧能够将自己的意志完全贯彻,占据上风呢?
曹蛟龙实在不知道答案,他心事重重地接过了张道平递来的搪瓷杯,面已经煮好了,正发着浓浓的热气,郝嬢嬢辣椒酱裹在面身上,稍微一拌便是占满了红油的浓香,还有不知从哪里挖出来的一勺酸豆角,送入口中那股子酸香发酵味也很能激起食欲,但是,他实在是品不出味道来,只是机械地把一口面送入口中,慢慢咀嚼着,心不在焉地问张道平,“道平——你是怎么想到从你宗家脱离出来,跑到知识教里来做事的。”
张道平是龙虎山宗家的远亲,这一点看他的姓名就了然了,在加入知识教之前他曾是个道士,而且,按曹蛟龙想,他干得是很不错的,因为他不但拥有诸多道家人脉,而且识文断字,看得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当然也明白张道平为何要离开龙虎山向买活军靠拢——龙虎山在江左道境内,卧榻之侧,总是要为将来打算,张家人也不聋不瞎,自然知道买地对宗教的态度:他们倒是不强行让修士还俗,但不允许教派拥有教产,也不免税,那么只要江左道一被拿下,龙虎山收归衙门所有,如今的日子无以为继,张家人总要再找一条出路,一个饭辙吧。
不过,按曹蛟龙所想,为什么是知识教而不是考吏目呢?这是他想不通的一点,似乎也和此刻面临的问题有一些根子上相通的地方,只是曹蛟龙只是隐约有所意识,还说不出个究竟罢了,不过,他的举棋不定,他的迷惑,似乎也完全被张道平给悟到了究竟,他笑了。
“蛟龙兄是想着,这些神道教派,在买地必将式微,为何宗家不就势转型,反而还非得把我推到知识教里去吧?”
一边说,他一边慢悠悠地往水里又下了一个面饼,张道平有一种不急不躁的气质,很能安定人心,似乎有些颇有争议的观点,经过他的消化,再说出来都显得非常的自然。
“用买活军这里的新式语言来说,人类是离不开宗教的。虽然官方极力打压,但这饭碗还不到放下的时候。就像是这水,受火即沸,谁能改变这人世间的至理呢?”
张道平指着锅子,悠然说,“受火即沸,水沸则溢,这都是天然的道理,知识教既然是好东西,又怎能阻止它向四面八方的扩散?这就是如今的事实,即便是六姐,也只能立足于此,野祭祀让大祭司们焦头烂额,在我看却是必然之事,既然如此,这碗饭,我们华夏的道士和尚不吃,难道要全让给那些洋番吗?”
他似乎只是在回答曹蛟龙的问题,似乎又不止在回答曹蛟龙的问题,曹蛟龙听在耳中,只觉得余韵悠长,值得一再细想,往深了甚至不由得悚然而惊:的确,知识教现在的头面人物,几乎全是洋番土番,而以此教派惊人的扩散能力,以及如今在华夏腹地的传教现状,六姐会满意这般现状吗?以夷治夷,倒也罢了,以夷治汉,谁能容得呢?
虽然在南洋传教,那些洋番教士或许有不容否认的优势,但是,在华夏腹心故土,倘不栽培匡助本土道佛之士的话,曹蛟龙心中自己能过得去吗?花花轿子人人抬,在能抬轿的时候不抬一手,把张道平捧出来,日后倘被派往西南继续开拓疆土,落实精细统治,还能指望知识教助他么?
刹那间,大义、理念、小利、前途,多种多样的考量从心头一闪而过,共同指向了同一个结论,曹蛟龙心想,“虽然慢一步便是慢一辈子,但有时候,风物长宜放眼量,欲速则不达,还要把目光放长远!”
他又吸了一口面,哈哈一笑,对张道平的话也表示了赞同。“的确!毕竟是多年的道门高人,眼光长远!这不是,此次的机会不就来了?道平兄,这一次鹤洲的糜烂局面,如今看来,还要你们知识教的祭祀襄助我等,尽快进行梳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