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有钱,二奶奶没钱。
张老爷或许疼爱这个唯一的女儿,但张太太并不一定疼爱二奶奶。
她还有三个儿子,且指望着三个儿子跟那一大堆庶子们争斗,哪还顾得上二奶奶。
二奶奶没出阁时,张太太用她去笼络张老爷的心,给自己和三个儿子争夺权益。
临到二奶奶要出阁,她明面上顺从张老爷的意思,给二奶奶大把的陪嫁,暗地里却克扣了不少,还用旧料子换了新绸子,把二奶奶都气哭了,发誓再不跟张太太来往。
可二奶奶没骨气,张太太送了几次不值钱的点心,她就又心软了,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私房钱掏出来,给大哥张会安填窟窿。
从这一点上来说,二奶奶还真不如李姨娘。
李姨娘都能跟娘家人撕破脸,二奶奶却为了一个吸血鬼娘亲,屡次做下蠢事。
二奶奶的体己账本是经了我的手,她还剩下多少钱,又给了张太太和张会安多少钱,我一清二楚。
这回张太太送来的娇鸾,想必也不是白送的,还不知道二奶奶要往里头填补多少东西呢。
等二奶奶再榨不出油水,张太太该撺掇着她跟二爷要,跟武安侯府要。
早晚有一天,二奶奶跟二爷的那点情分,会被张太太败坏干净。
“你还傻站着做什么!”
张太太砸了茶盏还不解气,又捻起一块点心,扔在我脸上。
“你们奶奶要吃海蛎子豆腐羹,你是聋了吗?还不快去!”
我给张太太行了礼,一声不吭,出了院子就喊娇鸾和我一块去厨房。
娇鸾扭捏着不肯去。
钱妈妈便出了小花厅,笑着招呼娇鸾:“娇鸾姑娘,快来,太太叫你呢。”
当着我的面,就勾搭上了,当我是死人啊。
她不来更好,我借口正院的小厨房没有新鲜的海蛎子,一出正院,便直奔大厨房。
秦嫂子见了我可热情了,赶紧端了个椅子,请我坐在背风处,还端了两盘果子点心,奉了一杯香茶。
“我瞧着姨娘的气色好了不少,可曾找过大夫看过了?”
我摇摇头:“多谢秦嫂子惦记着,我已经大好了,用不着请大夫了。”
秦嫂子那句“女儿痨”把红桃和我都吓得不轻,眼下她跟我说话时,还不停地打量我,估摸着是想从我脸上找出一点痨病鬼的样子。
看了一会儿,大概是瞧我神清气爽,秦嫂子便放下心,和我说了几句客套话,又问我要什么东西。
“姨娘那里的小厨房短了什么东西,打发我小姑子来要就是了,怎的好叫姨娘来跑这一趟。”
我淡淡地笑了两声:“是奶奶病着,想吃我做的海蛎子豆腐羹,正院里的小厨房没有海蛎子,我便来大厨房了。”
“奶奶怎么想起吃这个!她那个病,怎能吃海物。”
我忙问秦嫂子,二奶奶是得的什么病。
“就是一时急火攻心,嘴里长了个大疮,牙也跟着疼,在二条庄子上,我给奶奶烧菜时,芍药姑娘特地叮嘱过了,说奶奶这段时间都不能吃发物,吃了怕那个大疮好不了,海物可不就是发物么,就为了这个,正院里的小厨房都没来要肉,只要了些新鲜菜蔬。”
急火攻心?
是怕自己做的蠢事露馅吧?
她既然吃不了海蛎子豆腐羹,那这道菜,就是张太太自己要的了。
“秦嫂嫂尽管叫人去采买了来,账目就记在正院账上。”
主子们一日三餐都是有定数的,吃几只鸡,要几只鸭子,几条鱼,几斤虾,多少米,多少肉和菜,都要提前采买了来。
遇到哪位主子心血来潮,想吃个稀罕物件儿,比如这海蛎子,便会自己掏了钱,叫大厨房另去采买,亦或是先记上账,到了月底汇总,跟前头院里的管事或者方嬷嬷说一声,再从各个主子的份例中扣。
这是先武安侯定下来的规矩,武安侯府几代人都这么过过来的。
想吃好的,就得自己掏钱。
秦嫂子就忙叫人去买。
“怎么忽然就想起要吃这个了?”她回来之后,还在唠叨,“现下去采买,得先去码头上,这还得看有没有新鲜敲下来的,不是新鲜的,隔夜的,还不敢买,二奶奶要吃,也不知道多早晚能吃上。”
我一点都不着急。
海蛎子什么时候来,我就什么时候动手做。
至于张太太什么时候能吃上,那我就管不着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海蛎子,我拿什么做?
说白了,她就是想故意折腾我,所以才想着吃这个。
所谓的海蛎子豆腐羹,其实就是海蛎子鸡蛋糕。
把鸡蛋打散,搅得特别细,再把海蛎子上锅蒸熟,放进搅匀的鸡蛋液里,一个鸡蛋里头放一只,倒进小花模子里,上锅轻轻一蒸,等成型了,就把这些包裹着海蛎子的鸡蛋花模子糕摆进碗里。
另起锅,蒸一碗滑嫩的豆腐羹,将先前做好的海蛎子鸡蛋花模子糕捡到豆腐羹里,撒上一点葱花,这便成了。
做法不难,只是费工夫罢了。
这招还是春兰想出来的呢,当初是她为了讨好二奶奶想出来的主意,自己懒得动手,就叫我和芍药去做。
现在张太太又搬出来折腾我,这背后指不定又是春兰在出鬼主意。
我把这道菜的做法跟秦嫂子说了,秦嫂子就笑道:“这有何难?姨娘尽管坐着,吃点点心喝点茶水,等海蛎子到了,我亲自动手,保准叫奶奶满意。”
这就是娇鸾不跟来的好处,她要是跟来,我怎能光明正大地偷懒。
大厨房里起了油锅,说是今早上新买了些小黄鱼,要炸了鱼干,咸咸的就稀饭吃。
我一听就馋了,可一闻到油烟味,胸口便又不舒服,忙跟秦嫂子说了一声,出了大厨房,就在大厨房外头的亭子里坐着。
才坐下,便瞧见两个妈妈,引着一个十二三的少年,往后院里去。
我忙往柱子后头藏了藏。
待他们过去了,我才远远地看了一眼。
那少年的眉眼瞧着有点眼熟,我却一时想不起来。
正低头想着,忽听见有人笑道:“辛夷姐姐!”
张老爷或许疼爱这个唯一的女儿,但张太太并不一定疼爱二奶奶。
她还有三个儿子,且指望着三个儿子跟那一大堆庶子们争斗,哪还顾得上二奶奶。
二奶奶没出阁时,张太太用她去笼络张老爷的心,给自己和三个儿子争夺权益。
临到二奶奶要出阁,她明面上顺从张老爷的意思,给二奶奶大把的陪嫁,暗地里却克扣了不少,还用旧料子换了新绸子,把二奶奶都气哭了,发誓再不跟张太太来往。
可二奶奶没骨气,张太太送了几次不值钱的点心,她就又心软了,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私房钱掏出来,给大哥张会安填窟窿。
从这一点上来说,二奶奶还真不如李姨娘。
李姨娘都能跟娘家人撕破脸,二奶奶却为了一个吸血鬼娘亲,屡次做下蠢事。
二奶奶的体己账本是经了我的手,她还剩下多少钱,又给了张太太和张会安多少钱,我一清二楚。
这回张太太送来的娇鸾,想必也不是白送的,还不知道二奶奶要往里头填补多少东西呢。
等二奶奶再榨不出油水,张太太该撺掇着她跟二爷要,跟武安侯府要。
早晚有一天,二奶奶跟二爷的那点情分,会被张太太败坏干净。
“你还傻站着做什么!”
张太太砸了茶盏还不解气,又捻起一块点心,扔在我脸上。
“你们奶奶要吃海蛎子豆腐羹,你是聋了吗?还不快去!”
我给张太太行了礼,一声不吭,出了院子就喊娇鸾和我一块去厨房。
娇鸾扭捏着不肯去。
钱妈妈便出了小花厅,笑着招呼娇鸾:“娇鸾姑娘,快来,太太叫你呢。”
当着我的面,就勾搭上了,当我是死人啊。
她不来更好,我借口正院的小厨房没有新鲜的海蛎子,一出正院,便直奔大厨房。
秦嫂子见了我可热情了,赶紧端了个椅子,请我坐在背风处,还端了两盘果子点心,奉了一杯香茶。
“我瞧着姨娘的气色好了不少,可曾找过大夫看过了?”
我摇摇头:“多谢秦嫂子惦记着,我已经大好了,用不着请大夫了。”
秦嫂子那句“女儿痨”把红桃和我都吓得不轻,眼下她跟我说话时,还不停地打量我,估摸着是想从我脸上找出一点痨病鬼的样子。
看了一会儿,大概是瞧我神清气爽,秦嫂子便放下心,和我说了几句客套话,又问我要什么东西。
“姨娘那里的小厨房短了什么东西,打发我小姑子来要就是了,怎的好叫姨娘来跑这一趟。”
我淡淡地笑了两声:“是奶奶病着,想吃我做的海蛎子豆腐羹,正院里的小厨房没有海蛎子,我便来大厨房了。”
“奶奶怎么想起吃这个!她那个病,怎能吃海物。”
我忙问秦嫂子,二奶奶是得的什么病。
“就是一时急火攻心,嘴里长了个大疮,牙也跟着疼,在二条庄子上,我给奶奶烧菜时,芍药姑娘特地叮嘱过了,说奶奶这段时间都不能吃发物,吃了怕那个大疮好不了,海物可不就是发物么,就为了这个,正院里的小厨房都没来要肉,只要了些新鲜菜蔬。”
急火攻心?
是怕自己做的蠢事露馅吧?
她既然吃不了海蛎子豆腐羹,那这道菜,就是张太太自己要的了。
“秦嫂嫂尽管叫人去采买了来,账目就记在正院账上。”
主子们一日三餐都是有定数的,吃几只鸡,要几只鸭子,几条鱼,几斤虾,多少米,多少肉和菜,都要提前采买了来。
遇到哪位主子心血来潮,想吃个稀罕物件儿,比如这海蛎子,便会自己掏了钱,叫大厨房另去采买,亦或是先记上账,到了月底汇总,跟前头院里的管事或者方嬷嬷说一声,再从各个主子的份例中扣。
这是先武安侯定下来的规矩,武安侯府几代人都这么过过来的。
想吃好的,就得自己掏钱。
秦嫂子就忙叫人去买。
“怎么忽然就想起要吃这个了?”她回来之后,还在唠叨,“现下去采买,得先去码头上,这还得看有没有新鲜敲下来的,不是新鲜的,隔夜的,还不敢买,二奶奶要吃,也不知道多早晚能吃上。”
我一点都不着急。
海蛎子什么时候来,我就什么时候动手做。
至于张太太什么时候能吃上,那我就管不着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海蛎子,我拿什么做?
说白了,她就是想故意折腾我,所以才想着吃这个。
所谓的海蛎子豆腐羹,其实就是海蛎子鸡蛋糕。
把鸡蛋打散,搅得特别细,再把海蛎子上锅蒸熟,放进搅匀的鸡蛋液里,一个鸡蛋里头放一只,倒进小花模子里,上锅轻轻一蒸,等成型了,就把这些包裹着海蛎子的鸡蛋花模子糕摆进碗里。
另起锅,蒸一碗滑嫩的豆腐羹,将先前做好的海蛎子鸡蛋花模子糕捡到豆腐羹里,撒上一点葱花,这便成了。
做法不难,只是费工夫罢了。
这招还是春兰想出来的呢,当初是她为了讨好二奶奶想出来的主意,自己懒得动手,就叫我和芍药去做。
现在张太太又搬出来折腾我,这背后指不定又是春兰在出鬼主意。
我把这道菜的做法跟秦嫂子说了,秦嫂子就笑道:“这有何难?姨娘尽管坐着,吃点点心喝点茶水,等海蛎子到了,我亲自动手,保准叫奶奶满意。”
这就是娇鸾不跟来的好处,她要是跟来,我怎能光明正大地偷懒。
大厨房里起了油锅,说是今早上新买了些小黄鱼,要炸了鱼干,咸咸的就稀饭吃。
我一听就馋了,可一闻到油烟味,胸口便又不舒服,忙跟秦嫂子说了一声,出了大厨房,就在大厨房外头的亭子里坐着。
才坐下,便瞧见两个妈妈,引着一个十二三的少年,往后院里去。
我忙往柱子后头藏了藏。
待他们过去了,我才远远地看了一眼。
那少年的眉眼瞧着有点眼熟,我却一时想不起来。
正低头想着,忽听见有人笑道:“辛夷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