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人家的心思
因为在那个时期,电影产业正处于繁荣发展的初期阶段。
2012年时,全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约为六十亿,而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将突破百亿,并在此后的十年中持续增长。
林锦城一开口就提出了一个为期三年的合作计划,涉及两部电影的制作。
然而,对于这个三年期的合作,王常田显然觉得太短,因此双方开始逐一讨论每年的工作安排。
最终达成了一个为期五年的协议,期间将完成三部电影的拍摄。
这个协议的时间点定在了2013年,比林锦城最初设想的时间晚了一年,但他还是可以接受的。
接着,他们开始讨论在这五年里制作三部电影时,光线影业应该持有的股份比例。
在这个问题上,王常田表现得很慷慨,他更看重的是通过林锦城的作品来提升光线影业的品牌影响力,而不是具体的股份比例。
林锦城提议光线影业占据百分之四十的股份,王常田想了想后,没有讨价还价,直接同意了。
接下来讨论的是宣传发行方面的费用。
王常田承诺,无论最终确定的宣传费用是多少,光线影业都会返还其中的百分之十。
宣传发行环节的透明度不高,实际花费可能远低于预算,这一点很难核实清楚。
林锦城对此没有太多意见,便接受了王常田的提议。
其他细节很快也被双方达成一致。正当张昭准备按照王常田的指示去打印合同时,林锦城突然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张总,请等一下,我还有一个条件想和王总商量一下。”
王常田好奇地问:“林导,还有什么需要商量的?”
“我希望在挑选演员的问题上,由我全权负责,光线影业不能干涉,我希望这一点能写进合同里。”
林锦城提到这一点是因为他记得未来光线公司曾强行推荐某些演员的情况,所以他现在想要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尽管王常田不太愿意接受这一点,但他考虑到光线影业的发展初期还需要依靠林锦城的力量,只好无奈地同意。
“当然可以,林导作为导演和主要投资者,自然有权决定演员的选择。”
确认林锦城没有其他要求后,张昭便去准备合同文本。
合同准备好后,林锦城交给了他的律师审核。律师仔细检查后,在林锦城耳边低声说,除了违约金较高之外,其他条款都没有问题。
林锦城看了看违约金的数额——三千万元,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
尽管王常田给出的条件并不算丰厚,林锦城还是接受了,随即与光线影业的法定代表人张昭签订了合约。
签约完毕后,林锦城准备离开。
“林导,眼看就要到饭点了,不如一块儿用餐如何?”王常田提议道。
“谢谢邀请,但我还得赶回去处理些事情。王总,未来五年里,我们有的是机会共进晚餐。”
“那好吧,林导,我们会马上安排转账签字费到您的账户。”
“王总,真是麻烦您了。”
“林导,您言重了,这是您应得的。”
送走了林锦城后,王常田和张昭回到了办公室。王常田忍不住向张昭抱怨起刚才的谈判。
“真是憋屈,所有条件都被他占尽了便宜,连让我们公司的演员参演的机会都没有。”
“王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毕竟,在内地能吸引观众的导演并不多,而他又没有签约其他公司。
刚才的条件,虽然对我们不利,但其他公司可能还求之不得呢。”
“唉,我知道,但这受制于人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张昭似乎突然有了灵感,眼睛一亮:“王总,如果我们不想总是处于被动,或许可以考虑另一个方向。比如港岛。”
“你是说港岛的电影圈?”
“没错,王总。看看最近上映的几部电影,《贼心不改》《爱的真谛》《功夫》,这些影片接连上映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说明内地电影市场正在扩大。
相反,港岛的电影市场正在萎缩,除了周星驰的作品外,其他电影的票房远不及九十年代。
他们肯定也看到了内地市场的潜力,未来港岛电影依赖内地市场将是大势所趋。”
“张昭,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像于冬那样,开始发行一些港岛电影,既能盈利又能与港岛导演建立关系。等到他们进入内地市场时,我们就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了。”
张昭描绘的前景听起来很有吸引力,但王常田却陷入了沉思。
“张昭,香江的导演确实很多,但是有些事情你可能不清楚。
之前有位内地的投资商资助了一位香江导演拍片,结果那位导演和他的团队竟然吞掉了五分之一的投资款。
因为担心影响两地的关系,这件事被高层压了下来,圈内也没有太多风声,我是通过一些渠道才了解到的。”
听到这里,张昭眉头紧锁,沉默了一会儿说,
“王先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如果他们不这么做,机会恐怕也轮不到我们。”
见王常田面露迟疑,张昭接着说,
“王先生,我们并不是立刻就要投资他们拍电影,而是像博纳那样,先发行他们的影片。
这样我们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香江那么多导演,总有一些人是不会动这些歪心思的。”
王常田听后恍然大悟,笑着说,“是我考虑得太长远了,如果只是发行电影,那就是我们占便宜了。
好吧,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先跟他们建立好关系,争取把电影宣传发行的工作从博纳手里抢过来,至于投资拍片的事情,以后再说。”
“哈哈,王先生,你就放心吧,这件事大有文章可做。”
......
林锦城离开光线影业后,看着律师坐车离去,随即驱车前往青山影视公司。
“林导,这两位就是我推荐的编剧,白雯和陈红兰。”
“林导。”
“林导。”
两人看起来都很年轻,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样子。
白雯面容清秀,而陈红兰虽然年轻却显得颇为成熟。
2012年时,全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约为六十亿,而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将突破百亿,并在此后的十年中持续增长。
林锦城一开口就提出了一个为期三年的合作计划,涉及两部电影的制作。
然而,对于这个三年期的合作,王常田显然觉得太短,因此双方开始逐一讨论每年的工作安排。
最终达成了一个为期五年的协议,期间将完成三部电影的拍摄。
这个协议的时间点定在了2013年,比林锦城最初设想的时间晚了一年,但他还是可以接受的。
接着,他们开始讨论在这五年里制作三部电影时,光线影业应该持有的股份比例。
在这个问题上,王常田表现得很慷慨,他更看重的是通过林锦城的作品来提升光线影业的品牌影响力,而不是具体的股份比例。
林锦城提议光线影业占据百分之四十的股份,王常田想了想后,没有讨价还价,直接同意了。
接下来讨论的是宣传发行方面的费用。
王常田承诺,无论最终确定的宣传费用是多少,光线影业都会返还其中的百分之十。
宣传发行环节的透明度不高,实际花费可能远低于预算,这一点很难核实清楚。
林锦城对此没有太多意见,便接受了王常田的提议。
其他细节很快也被双方达成一致。正当张昭准备按照王常田的指示去打印合同时,林锦城突然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张总,请等一下,我还有一个条件想和王总商量一下。”
王常田好奇地问:“林导,还有什么需要商量的?”
“我希望在挑选演员的问题上,由我全权负责,光线影业不能干涉,我希望这一点能写进合同里。”
林锦城提到这一点是因为他记得未来光线公司曾强行推荐某些演员的情况,所以他现在想要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尽管王常田不太愿意接受这一点,但他考虑到光线影业的发展初期还需要依靠林锦城的力量,只好无奈地同意。
“当然可以,林导作为导演和主要投资者,自然有权决定演员的选择。”
确认林锦城没有其他要求后,张昭便去准备合同文本。
合同准备好后,林锦城交给了他的律师审核。律师仔细检查后,在林锦城耳边低声说,除了违约金较高之外,其他条款都没有问题。
林锦城看了看违约金的数额——三千万元,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
尽管王常田给出的条件并不算丰厚,林锦城还是接受了,随即与光线影业的法定代表人张昭签订了合约。
签约完毕后,林锦城准备离开。
“林导,眼看就要到饭点了,不如一块儿用餐如何?”王常田提议道。
“谢谢邀请,但我还得赶回去处理些事情。王总,未来五年里,我们有的是机会共进晚餐。”
“那好吧,林导,我们会马上安排转账签字费到您的账户。”
“王总,真是麻烦您了。”
“林导,您言重了,这是您应得的。”
送走了林锦城后,王常田和张昭回到了办公室。王常田忍不住向张昭抱怨起刚才的谈判。
“真是憋屈,所有条件都被他占尽了便宜,连让我们公司的演员参演的机会都没有。”
“王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毕竟,在内地能吸引观众的导演并不多,而他又没有签约其他公司。
刚才的条件,虽然对我们不利,但其他公司可能还求之不得呢。”
“唉,我知道,但这受制于人的滋味实在不好受。”
张昭似乎突然有了灵感,眼睛一亮:“王总,如果我们不想总是处于被动,或许可以考虑另一个方向。比如港岛。”
“你是说港岛的电影圈?”
“没错,王总。看看最近上映的几部电影,《贼心不改》《爱的真谛》《功夫》,这些影片接连上映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说明内地电影市场正在扩大。
相反,港岛的电影市场正在萎缩,除了周星驰的作品外,其他电影的票房远不及九十年代。
他们肯定也看到了内地市场的潜力,未来港岛电影依赖内地市场将是大势所趋。”
“张昭,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像于冬那样,开始发行一些港岛电影,既能盈利又能与港岛导演建立关系。等到他们进入内地市场时,我们就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了。”
张昭描绘的前景听起来很有吸引力,但王常田却陷入了沉思。
“张昭,香江的导演确实很多,但是有些事情你可能不清楚。
之前有位内地的投资商资助了一位香江导演拍片,结果那位导演和他的团队竟然吞掉了五分之一的投资款。
因为担心影响两地的关系,这件事被高层压了下来,圈内也没有太多风声,我是通过一些渠道才了解到的。”
听到这里,张昭眉头紧锁,沉默了一会儿说,
“王先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情,如果他们不这么做,机会恐怕也轮不到我们。”
见王常田面露迟疑,张昭接着说,
“王先生,我们并不是立刻就要投资他们拍电影,而是像博纳那样,先发行他们的影片。
这样我们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香江那么多导演,总有一些人是不会动这些歪心思的。”
王常田听后恍然大悟,笑着说,“是我考虑得太长远了,如果只是发行电影,那就是我们占便宜了。
好吧,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先跟他们建立好关系,争取把电影宣传发行的工作从博纳手里抢过来,至于投资拍片的事情,以后再说。”
“哈哈,王先生,你就放心吧,这件事大有文章可做。”
......
林锦城离开光线影业后,看着律师坐车离去,随即驱车前往青山影视公司。
“林导,这两位就是我推荐的编剧,白雯和陈红兰。”
“林导。”
“林导。”
两人看起来都很年轻,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样子。
白雯面容清秀,而陈红兰虽然年轻却显得颇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