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公萧昡给朝廷上了一份奏章,同时还有一份河西道转运使与贺州刺史的联名奏章,这两份奏章在墨平的公利医疗捐赠承诺还没宣扬开前,就先抵达了长安,经都进奏院,呈到了圣人的御案上。
圣人朱批“阅,朕虑可行”,将奏章转到了政事堂。
虽然皇帝拥有最终的审批权和否决权,但还没有通过政事堂通过门下审覆之前,皇帝的意见也只能是参考,但在此时这个光景,河西的上章和皇帝支持的意见都无疑给政事堂加上了最沉重的压力。
这两份河西奏章奏的是一件事,听说朝廷正在议公利疾预卫生体制,如果可行,河西道请求最先试行——河西道转运使和贺州刺史的联名奏章中说,河西道经过核算,可以在每年留河西的三成赋税中拨出半成用于公利医疗;而萧昡在奏章中表示,萧氏愿意每年捐献五十万贯用于河西公利医疗。
中书左卿郑执中、门下左卿张夷直的脸色都变了,目光森寒得似要噬人,这两份奏章就是啪啪打他们的脸。
裴昶和崔希真心里也有些苦笑,他们原想先含糊一下,然后在关键时刻再松口,说择几个州试行,全面实施他们肯定是不乐意的,因为财政投入的确太大,一旦投入还必须保证今后源源不断的投入,而且这个投入还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民众就是这样,若是不曾拥有就算了,但一旦拥有就不能失去,而且帝国的小民百姓对这还特别敏感,减少一分既得利益他们都得激奋。所以说这开启民智真不是件好事,一个个顺民都养成了刁民,尤其是有了墨者替他们说话,这些刁民一个个胆儿贼大,大唐的宰相越来越不好做了。二位宰相心里叹了口气,如今这情势,墨平的承诺一出,河西的奏章一上,他们要不赶紧松口明确态度,就得像张、郑二位被架到火上烤了。裴昶都有些后悔没有及早表态了,不过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大不了在诸道都试行,富裕的道多选一些州,穷道就只择几个点,重点就是商议中央和地方各出多少了。
李翊浵写给女儿的信笑道:
“你阿公说你父亲忒狡猾,在沈至元还没跟你四哥和离前,先将她的身份利用尽。现在全河西各族百姓都应该知道了:梁国公的媳妇、萧世子夫人利用孙药王弟子的身份,向朝廷上书实行普济天下民众的公利医疗制度!河西百姓会怎么想,他们首先想的是,梁国公府在为他们谋福利。你父亲利用沈至元的提案,为萧氏赚尽了仁善名头,接着又积极上章请求河西最先实行,为此萧氏愿意每年捐款五十万,这一心为河西民众谋福利之心简直人人可见呀,焉能不让河西百姓感恩戴德?即使朝廷同意在河西兴建公利医疗,这首善首仁也是被你父亲占去了,河西人首先感激的,不是朝廷,而是萧氏。有了萧氏这第一世家带头捐款,河西的其他世家、豪门富户焉敢不捐款?可以预见,河西道的公利医疗必定是比其他各道都建立得更快,实施得更好,河西民众最感激的是谁?还是萧氏。
“所以说,你父亲是个聪明人,借力使力,自己只付出一小部分,而将别人的资源,全部转化成了为他谋利益——嫁衣神功练得出神入化了。这就是阳谋!朝廷知道了,能不给河西拨款兴建医疗吗?不能,否则河西民众的愤怒就会集中对向朝廷;河西的权贵豪富能不捐款吗?不能,因为他们不能得罪了萧氏,何况不支持公利的名声传开,也会引起河西民众的鄙夷和愤怒。这个大势是沈至元造成的,但你父亲在对沈至元的愤怒之后,没有因为愤怒阻挠她的议案,而是果断、积极的利用了这个大势,让这个大势为己所用,谋取最大利益,这才是一个冷静理智的上位者所为。显然,你父亲在这方面很优秀。”
李翊浵叙述事情平静又客观,既嗤笑说萧昡奸诈耍手段,为萧氏谋取利益,将朝廷和河西其他世家豪门都当成踏脚石,却又称赞他是一个合格的大家族领导者。
这是萧琰越来越喜欢亲娘的原因之一。
她的亲娘是一个真性人,这个真性,是说因为活得恣意任性,不掩饰不矫饰,毫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会因为立场,影响她的观点。她对阿父就是这样,既嗤他谋算朝廷图利益,也赞他冷静有谋略,萧琰就喜欢这种一是一二是二的为人处事,她自己就是这样。……其实她跟亲娘还是有些相似的吧,萧琰微微笑着想。
因为阿娘在信中表现出的平静态度,萧琰看信也很平静。当然,让她更平静的是,她知道,萧氏是真正想让河西的百姓过得好,让河西变得富有强大。就像大唐帝国的皇帝将“强民,育民,富民”当成君主的责任一样,他们萧氏也是将河西的富强当成自己的责任。因为在萧氏的心中,河西就是自己的。萧氏在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每一步都是为了这个目标。
萧琰心中也有愁绪。她喜欢大唐这个帝国,喜欢大唐帝国的国风,喜欢这个帝国的尚武尚强,蓬勃向上的生机,永远向前,永不停步,努力创造,勇于试新,不惧怕一切困难和挑战,强大,坚定,又宽博。她心想,没有哪个帝王有高宗这样的魄力,敢于为自己的子孙制造强大的臣属,让他们在挑战中变强,奋进,永远保持前进的动力——如果大唐皇族保持这样的作风,高宗说要缔造的千年帝国,真的很可能实现。
萧琰喜欢这样的大唐,却更喜欢萧氏,那是她的家族,是一个优秀的、让她生出深深认同感归属感的家族,剑与兰,锋锐与优雅,坚强与柔和,苍鹰立在家庙上,展翅向天。萧氏就像大唐的国风一样,坚定,坚强,勇于向前,开拓奋进,她相信萧氏也有着高宗那样的魄力,因为已经有那样的典范,大唐已经是那样的帝国,萧氏如果不挑战自己,不让自己的孙子承受压力奋进强大,即使立国也是灭亡。
但是,喜欢的帝国和喜欢家族却是对立的,这真是件悲伤的事。而喜欢的人分处在两个阵营中,这更是件悲伤的事。
她熟读史书,知道西晋王朝就是因八王之乱而削弱,被胡族趁虚而入,遂有五胡乱华,南北分裂二百年,而萧氏的自立必然与帝国的统一矛盾,大唐不会允许河西分裂,一旦这个矛盾尖锐到无法遏制,内战就会爆发,大唐与河西的共同敌人就会入侵……
无论从感情还是从家国大局,萧琰都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但她知道,这不是她能解决的,至少不是当前能解决。母亲说,站在高远,做在当下。所以,她的心必须平静,稳定,做好自己的事。
她的手中,稳定的拿着一份帖子。
朱红色如血。
这是一份挑战帖。
一份生死挑战帖。
***
“什么?”
圣人猛然起身,因为起身的动作太剧,宽大的龙袍衣袖拂过御案上的茶盏。
茶水却没有倾倒出来。
李翊浵的脸色有些苍白,瞬间出现在御案前,那只柔若无骨的手,一根玉指稳稳的按住了茶盖。
她不专注武道,却也有着融合境的修为,这点距离,对她毫无问题,只是收回去的手有些微的颤抖,显见心里并不平静。
她的声音却是平静而冷静的,“从七哥去天策书院见过阿琰,我就让池闳一直盯着他,担心他使什么计谋。但他回府后就向您递了请假闭关的奏札,此后果然没见出门——除非是从地道走。但书院有申王霍王盯着,宝树是安全的,只担心七哥使计,让宝树不得不出书院。没想到,是用这种方式。”她眸子微阖,眼底有一种噬人的寒冷在无声蔓延,纤长的手指在轻盈的薄袖下缓缓攥起。
圣人背着手踱了好几步,才冷静下来,问女儿:“申王怎么说?”
“申王说,七哥的境界是登极境后期圆满,和宝树同一境界,但七哥多了十年的修行,不过宝树功法特殊,论内力深厚未必弱了七哥。而且,宝树的境界已经到了,若非在剑阵巷神识受损,大概已经突破洞真境了,比起尚差半步契机的七哥,境界上还胜了半筹。”李翊浵声音平静的述说着申王派人传递的话。
圣人皱着眉头,并未因为申王的话心头轻松,发出挑战帖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虽然萧琰事关天下大局不能有失,但儿子有失难道他就不痛惜?圣人只觉得心口有些痛,抬手按了按。
李翊浵端着那盏茶过去,目露关心,“阿爹。”
圣人接过茶盏啜了两口,还有些烫热的茶温着他的心口,他平了平心绪,转眼看女儿,又安慰她,“你别着急,申王这么说,可见宝树胜算还是大的。”
李翊浵阖了阖眸,“我真希望宝树不要接这个帖子。”
圣人沉默。
这对父女都知道,这不可能。
武道修行世界自有规则,某些方面不受世间法律约束,比如武者之间的决斗,官府不管。而同一境界的挑战帖必接,这是武者的潜规则。当然你可以拒绝,这不是强制规定,但对武者来说,因为怯懦而不接,就在心中划了一条坎,以后武道再难有进步。而萧琰破境在即,如果因为惧怕死亡而拒接生死帖,她的宗师破境就很难成功。圣人谋划了这么久的局,怎么容许萧琰受阻于此?对李翊浵来说只要萧琰平安,其他都不重要,但她更知道萧琰对武道的执着,这个生死挑战,她不可能畏惧,也不可能拒接。
以前他们不是没考虑到对方用挑战这种策略,但萧琰在剑阵巷的淬炼,已经表现出了让人震惊的实力,同境界无敌,让人去挑战?呵呵,是送死吧。就算吴王是登极境圆满中的顶尖者,论内力论境界也未必胜得过萧琰,反而有可能折了自己——哪能想到吴王这么拼呢?
申王说,吴王或许是要借助这个生死之战,来获得突破的契机。这就是个疯子!但综合分析,萧琰还是占优势的,申王霍王虽然惊诧,却没有多少担忧,要小心的反而是对方台底下的暗算,谁知道会出什么阴招呢?还有这个决斗的结果,无论谁死,后果都是沉重的——这才是布这个局的狠毒。
圣人显然明白这一点,心里骂了声一群混蛋,提笔写了一份手令,叫进控鹤府少令施自英,令他亲自递给申王霍王。又宣入靖安将军孟可义、武骑署中郎将慕容绝,令他们提前封锁决斗场,预做安全布置。最后对女儿道:“萧二先生那边,就由神佑通知罢。”
“是。”
圣人的脸色很沉重。
李翊浵的脸色也很沉重。
这是一个死局,无论萧琰胜或败,都是一个死局。
……
“这可真是恶毒呀。”
萧二先生萧迟晃着她的酒葫芦,晃悠悠的说出这句话,语声轻飘飘的消失在终南山的夜色里,却有一股沉默肃杀的气氛在林间弥漫,让刚刚归巢的飞鸟又扑喇喇扇翅离开。
萧迟是六月中到的秦岭。
六月上旬萧昡给李翊浵写信,说担心齐王狗急跳墙,在萧琰晋阶前做出疯狂事,他们萧氏族中的先天宗师希望就近过去看着,以免发生意外赶不及。
但萧氏先天入京,必须圣人允准。
李翊浵入宫禀后,圣人同意了,但最多两人,如今这微妙时局,萧氏先天若尽数入京,恐怕刺激对方敏感,将双方都尽力控制的局面激化开来。李翊浵传达了圣人的意思,萧氏便来了两人,萧二先生萧迟,萧七先生萧凉。
两人进了京兆府地界后,却并未入京,而是住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道观里,萧琰若出事,以先天宗师的瞬移速度,一个呼吸就能到龙首原,不必入京引得皇族另一派的先天宗师敏感,何况在山上也自在一些。
萧迟的话一落,萧凉缓慢又坚定的声音道:“若吴王身死,我们立即护十七回河西。”
虽然武者在生死台上生死自负,但吴王毕竟是皇帝的亲子,一品亲王,左武卫大将军,如果萧琰在生死台上杀了吴王,就很可能引起整个李氏皇族的仇恨——这个天下棋局是不能公开天下的秘密,皇族子弟不知道内部的先天宗师已经分裂成两派,一派支持圣人,一派反对圣人,如果萧琰杀了吴王,尽管律法不能问责,但整个皇族会视她为仇人,就算圣人与申王霍王也不能公开维护她,天策书院当然待不下去了,整个长安都不会有萧琰的立足之地,皇族另一派的宗师还会拥有正当理由的追杀她。
这份生死帖,就是个陷阱。
——败,萧琰死。胜,萧琰也被算计,而皇族与萧氏的合作也会遭到破坏。
这就是另一派的谋算,无论胜败他们都会得利,而萧琰和吴王都是被利用的棋子,甚至吴王的性命也是可以付出的,这其中或许有吴王自己想破境的意愿,但对方这般狠毒谋算,着实叫人心凉。
这两个结局,都不是圣人愿意看见的。
但胜或败,生或死,结局总会有一个。
圣人朱批“阅,朕虑可行”,将奏章转到了政事堂。
虽然皇帝拥有最终的审批权和否决权,但还没有通过政事堂通过门下审覆之前,皇帝的意见也只能是参考,但在此时这个光景,河西的上章和皇帝支持的意见都无疑给政事堂加上了最沉重的压力。
这两份河西奏章奏的是一件事,听说朝廷正在议公利疾预卫生体制,如果可行,河西道请求最先试行——河西道转运使和贺州刺史的联名奏章中说,河西道经过核算,可以在每年留河西的三成赋税中拨出半成用于公利医疗;而萧昡在奏章中表示,萧氏愿意每年捐献五十万贯用于河西公利医疗。
中书左卿郑执中、门下左卿张夷直的脸色都变了,目光森寒得似要噬人,这两份奏章就是啪啪打他们的脸。
裴昶和崔希真心里也有些苦笑,他们原想先含糊一下,然后在关键时刻再松口,说择几个州试行,全面实施他们肯定是不乐意的,因为财政投入的确太大,一旦投入还必须保证今后源源不断的投入,而且这个投入还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民众就是这样,若是不曾拥有就算了,但一旦拥有就不能失去,而且帝国的小民百姓对这还特别敏感,减少一分既得利益他们都得激奋。所以说这开启民智真不是件好事,一个个顺民都养成了刁民,尤其是有了墨者替他们说话,这些刁民一个个胆儿贼大,大唐的宰相越来越不好做了。二位宰相心里叹了口气,如今这情势,墨平的承诺一出,河西的奏章一上,他们要不赶紧松口明确态度,就得像张、郑二位被架到火上烤了。裴昶都有些后悔没有及早表态了,不过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大不了在诸道都试行,富裕的道多选一些州,穷道就只择几个点,重点就是商议中央和地方各出多少了。
李翊浵写给女儿的信笑道:
“你阿公说你父亲忒狡猾,在沈至元还没跟你四哥和离前,先将她的身份利用尽。现在全河西各族百姓都应该知道了:梁国公的媳妇、萧世子夫人利用孙药王弟子的身份,向朝廷上书实行普济天下民众的公利医疗制度!河西百姓会怎么想,他们首先想的是,梁国公府在为他们谋福利。你父亲利用沈至元的提案,为萧氏赚尽了仁善名头,接着又积极上章请求河西最先实行,为此萧氏愿意每年捐款五十万,这一心为河西民众谋福利之心简直人人可见呀,焉能不让河西百姓感恩戴德?即使朝廷同意在河西兴建公利医疗,这首善首仁也是被你父亲占去了,河西人首先感激的,不是朝廷,而是萧氏。有了萧氏这第一世家带头捐款,河西的其他世家、豪门富户焉敢不捐款?可以预见,河西道的公利医疗必定是比其他各道都建立得更快,实施得更好,河西民众最感激的是谁?还是萧氏。
“所以说,你父亲是个聪明人,借力使力,自己只付出一小部分,而将别人的资源,全部转化成了为他谋利益——嫁衣神功练得出神入化了。这就是阳谋!朝廷知道了,能不给河西拨款兴建医疗吗?不能,否则河西民众的愤怒就会集中对向朝廷;河西的权贵豪富能不捐款吗?不能,因为他们不能得罪了萧氏,何况不支持公利的名声传开,也会引起河西民众的鄙夷和愤怒。这个大势是沈至元造成的,但你父亲在对沈至元的愤怒之后,没有因为愤怒阻挠她的议案,而是果断、积极的利用了这个大势,让这个大势为己所用,谋取最大利益,这才是一个冷静理智的上位者所为。显然,你父亲在这方面很优秀。”
李翊浵叙述事情平静又客观,既嗤笑说萧昡奸诈耍手段,为萧氏谋取利益,将朝廷和河西其他世家豪门都当成踏脚石,却又称赞他是一个合格的大家族领导者。
这是萧琰越来越喜欢亲娘的原因之一。
她的亲娘是一个真性人,这个真性,是说因为活得恣意任性,不掩饰不矫饰,毫不在乎他人的看法,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会因为立场,影响她的观点。她对阿父就是这样,既嗤他谋算朝廷图利益,也赞他冷静有谋略,萧琰就喜欢这种一是一二是二的为人处事,她自己就是这样。……其实她跟亲娘还是有些相似的吧,萧琰微微笑着想。
因为阿娘在信中表现出的平静态度,萧琰看信也很平静。当然,让她更平静的是,她知道,萧氏是真正想让河西的百姓过得好,让河西变得富有强大。就像大唐帝国的皇帝将“强民,育民,富民”当成君主的责任一样,他们萧氏也是将河西的富强当成自己的责任。因为在萧氏的心中,河西就是自己的。萧氏在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每一步都是为了这个目标。
萧琰心中也有愁绪。她喜欢大唐这个帝国,喜欢大唐帝国的国风,喜欢这个帝国的尚武尚强,蓬勃向上的生机,永远向前,永不停步,努力创造,勇于试新,不惧怕一切困难和挑战,强大,坚定,又宽博。她心想,没有哪个帝王有高宗这样的魄力,敢于为自己的子孙制造强大的臣属,让他们在挑战中变强,奋进,永远保持前进的动力——如果大唐皇族保持这样的作风,高宗说要缔造的千年帝国,真的很可能实现。
萧琰喜欢这样的大唐,却更喜欢萧氏,那是她的家族,是一个优秀的、让她生出深深认同感归属感的家族,剑与兰,锋锐与优雅,坚强与柔和,苍鹰立在家庙上,展翅向天。萧氏就像大唐的国风一样,坚定,坚强,勇于向前,开拓奋进,她相信萧氏也有着高宗那样的魄力,因为已经有那样的典范,大唐已经是那样的帝国,萧氏如果不挑战自己,不让自己的孙子承受压力奋进强大,即使立国也是灭亡。
但是,喜欢的帝国和喜欢家族却是对立的,这真是件悲伤的事。而喜欢的人分处在两个阵营中,这更是件悲伤的事。
她熟读史书,知道西晋王朝就是因八王之乱而削弱,被胡族趁虚而入,遂有五胡乱华,南北分裂二百年,而萧氏的自立必然与帝国的统一矛盾,大唐不会允许河西分裂,一旦这个矛盾尖锐到无法遏制,内战就会爆发,大唐与河西的共同敌人就会入侵……
无论从感情还是从家国大局,萧琰都不希望看到这种局面,但她知道,这不是她能解决的,至少不是当前能解决。母亲说,站在高远,做在当下。所以,她的心必须平静,稳定,做好自己的事。
她的手中,稳定的拿着一份帖子。
朱红色如血。
这是一份挑战帖。
一份生死挑战帖。
***
“什么?”
圣人猛然起身,因为起身的动作太剧,宽大的龙袍衣袖拂过御案上的茶盏。
茶水却没有倾倒出来。
李翊浵的脸色有些苍白,瞬间出现在御案前,那只柔若无骨的手,一根玉指稳稳的按住了茶盖。
她不专注武道,却也有着融合境的修为,这点距离,对她毫无问题,只是收回去的手有些微的颤抖,显见心里并不平静。
她的声音却是平静而冷静的,“从七哥去天策书院见过阿琰,我就让池闳一直盯着他,担心他使什么计谋。但他回府后就向您递了请假闭关的奏札,此后果然没见出门——除非是从地道走。但书院有申王霍王盯着,宝树是安全的,只担心七哥使计,让宝树不得不出书院。没想到,是用这种方式。”她眸子微阖,眼底有一种噬人的寒冷在无声蔓延,纤长的手指在轻盈的薄袖下缓缓攥起。
圣人背着手踱了好几步,才冷静下来,问女儿:“申王怎么说?”
“申王说,七哥的境界是登极境后期圆满,和宝树同一境界,但七哥多了十年的修行,不过宝树功法特殊,论内力深厚未必弱了七哥。而且,宝树的境界已经到了,若非在剑阵巷神识受损,大概已经突破洞真境了,比起尚差半步契机的七哥,境界上还胜了半筹。”李翊浵声音平静的述说着申王派人传递的话。
圣人皱着眉头,并未因为申王的话心头轻松,发出挑战帖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虽然萧琰事关天下大局不能有失,但儿子有失难道他就不痛惜?圣人只觉得心口有些痛,抬手按了按。
李翊浵端着那盏茶过去,目露关心,“阿爹。”
圣人接过茶盏啜了两口,还有些烫热的茶温着他的心口,他平了平心绪,转眼看女儿,又安慰她,“你别着急,申王这么说,可见宝树胜算还是大的。”
李翊浵阖了阖眸,“我真希望宝树不要接这个帖子。”
圣人沉默。
这对父女都知道,这不可能。
武道修行世界自有规则,某些方面不受世间法律约束,比如武者之间的决斗,官府不管。而同一境界的挑战帖必接,这是武者的潜规则。当然你可以拒绝,这不是强制规定,但对武者来说,因为怯懦而不接,就在心中划了一条坎,以后武道再难有进步。而萧琰破境在即,如果因为惧怕死亡而拒接生死帖,她的宗师破境就很难成功。圣人谋划了这么久的局,怎么容许萧琰受阻于此?对李翊浵来说只要萧琰平安,其他都不重要,但她更知道萧琰对武道的执着,这个生死挑战,她不可能畏惧,也不可能拒接。
以前他们不是没考虑到对方用挑战这种策略,但萧琰在剑阵巷的淬炼,已经表现出了让人震惊的实力,同境界无敌,让人去挑战?呵呵,是送死吧。就算吴王是登极境圆满中的顶尖者,论内力论境界也未必胜得过萧琰,反而有可能折了自己——哪能想到吴王这么拼呢?
申王说,吴王或许是要借助这个生死之战,来获得突破的契机。这就是个疯子!但综合分析,萧琰还是占优势的,申王霍王虽然惊诧,却没有多少担忧,要小心的反而是对方台底下的暗算,谁知道会出什么阴招呢?还有这个决斗的结果,无论谁死,后果都是沉重的——这才是布这个局的狠毒。
圣人显然明白这一点,心里骂了声一群混蛋,提笔写了一份手令,叫进控鹤府少令施自英,令他亲自递给申王霍王。又宣入靖安将军孟可义、武骑署中郎将慕容绝,令他们提前封锁决斗场,预做安全布置。最后对女儿道:“萧二先生那边,就由神佑通知罢。”
“是。”
圣人的脸色很沉重。
李翊浵的脸色也很沉重。
这是一个死局,无论萧琰胜或败,都是一个死局。
……
“这可真是恶毒呀。”
萧二先生萧迟晃着她的酒葫芦,晃悠悠的说出这句话,语声轻飘飘的消失在终南山的夜色里,却有一股沉默肃杀的气氛在林间弥漫,让刚刚归巢的飞鸟又扑喇喇扇翅离开。
萧迟是六月中到的秦岭。
六月上旬萧昡给李翊浵写信,说担心齐王狗急跳墙,在萧琰晋阶前做出疯狂事,他们萧氏族中的先天宗师希望就近过去看着,以免发生意外赶不及。
但萧氏先天入京,必须圣人允准。
李翊浵入宫禀后,圣人同意了,但最多两人,如今这微妙时局,萧氏先天若尽数入京,恐怕刺激对方敏感,将双方都尽力控制的局面激化开来。李翊浵传达了圣人的意思,萧氏便来了两人,萧二先生萧迟,萧七先生萧凉。
两人进了京兆府地界后,却并未入京,而是住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道观里,萧琰若出事,以先天宗师的瞬移速度,一个呼吸就能到龙首原,不必入京引得皇族另一派的先天宗师敏感,何况在山上也自在一些。
萧迟的话一落,萧凉缓慢又坚定的声音道:“若吴王身死,我们立即护十七回河西。”
虽然武者在生死台上生死自负,但吴王毕竟是皇帝的亲子,一品亲王,左武卫大将军,如果萧琰在生死台上杀了吴王,就很可能引起整个李氏皇族的仇恨——这个天下棋局是不能公开天下的秘密,皇族子弟不知道内部的先天宗师已经分裂成两派,一派支持圣人,一派反对圣人,如果萧琰杀了吴王,尽管律法不能问责,但整个皇族会视她为仇人,就算圣人与申王霍王也不能公开维护她,天策书院当然待不下去了,整个长安都不会有萧琰的立足之地,皇族另一派的宗师还会拥有正当理由的追杀她。
这份生死帖,就是个陷阱。
——败,萧琰死。胜,萧琰也被算计,而皇族与萧氏的合作也会遭到破坏。
这就是另一派的谋算,无论胜败他们都会得利,而萧琰和吴王都是被利用的棋子,甚至吴王的性命也是可以付出的,这其中或许有吴王自己想破境的意愿,但对方这般狠毒谋算,着实叫人心凉。
这两个结局,都不是圣人愿意看见的。
但胜或败,生或死,结局总会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