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杜牧给出的秦亡之失,要理解这篇文章便不能忽略作者的创作背景。杜牧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时期,政治腐败,朝政糜烂,藩镇跋扈,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吐蕃、南诏、回鹘等国纷纷入侵——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李世民猛地起身,双目炯炯盯着天幕,太极宫中群臣也不自觉的向前,想看的清楚一些,听的明白一些:“朕的大唐要亡了……”
程知节咬牙切齿道,“陛下,臣请命诛灭吐蕃等国,为我大唐扫除隐患。”
秦琼、尉迟恭、李靖等大将也不甘落后,纷纷请命。
大唐初年将星如云,哪个没有灭国的战绩。
当然,现在的他们还没有那么高的功劳,但谁还不是跟着天策上将出生入死,一场场大战走过来的,那些小国还真不被他们看在眼里。
李治、武则天神色也不再轻松,明明是讲秦朝二世而亡,怎么受伤最重的反倒是我大唐!
【杜牧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杜牧手持酒杯,思绪复杂,他想出将入相,“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却只得了的风流文人的名声。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再不复往日的荣光,藩镇割据,强枝弱干,皇帝有心压制藩镇,却又遇到边疆诸国扣关,藩镇大权在握,对中央的命令阳奉阴违。唐穆宗李恒沉溺声色一命呜呼,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
李世民:“这样荒淫无道的人居然是朕的子孙,居然是我大唐的皇帝。他们没学过历史吗!隋朝二世而亡近在眼前,他们居然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他痛心道,“百姓何辜啊!”
穆宗李恒,敬宗李湛却一笑了之,这不是还没亡国吗,天幕也太小题大做了。
朕身为皇帝,受万民供养,看看歌舞,玩玩游戏怎么了!
自从安史之乱后,唐朝就走上了下坡路,他们能勉力维持不亡国就够了,藩镇边患远在天边,歌舞游戏近在眼前,何必舍近求远,徒增烦恼!
【朝中还有宦官专权,任意废立皇帝,权臣党争,朝局一片混乱。皇帝却沉浸在近臣的吹捧中,苟且偷安。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阿房宫赋》主要批判的对象便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评论区:
“唐朝的宦官可厉害了,汉末的十常侍和明末的魏忠贤都比不了。”
“那是,唐朝的宦官掌握兵权,皇帝的性命都掌握在宦官手里。”
“李世民:哪个不肖子孙给宦官这么大的权利。”
李治,武则天也想问这个问题,但看到李世民发言,武则天默默潜水,李治却兴奋极了。
“李治:阿耶!”
李治不惜浪费一次评论机会,只想跟父亲打个招呼。
他所处的时代乃是永徽六年,刚经历立后风波,正与前朝的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士族争夺权力。
他很想问问父亲,为何要立下辅政大臣,难道是觉得自己的皇位来的太容易了,给他增加点挑战吗?
长孙无忌既是先帝留下的辅政大臣,又是自己的亲舅舅,还是大唐开国功臣,三重光环加身,何时才能扳倒他!
可惜,这些话不能明说,只能寄希望于天幕讲到唐朝时给父亲提个醒。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留言,有些迷惑,转而想起来,这应是另一个时空的稚奴。也不知承乾这个皇帝当的怎么样,和兄弟们相处好不好,稚奴有没有受委屈。
可惜自己没有评论机会了。
长孙皇后看着尚在襁褓中的小儿子也有些思绪混乱。
安史之乱前的皇帝在寻找罪魁祸首,安史之乱后的皇帝都将目光转向唐玄宗,心里默默埋怨,却不能在天幕上明说。
天下之人都能看到天幕,不管祖宗做了什么,身为后代子孙都不能失之恭敬。
【我们都知道,直接骂皇帝会有性命之忧,于是杜牧便只能借古讽今,借用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劝谏皇帝。可惜劝谏若是有用,唐朝也不会在混乱中走向灭亡了。毕竟不是谁都是唐太宗,能忍着欲杀魏征的冲动,从谏如流的!】
魏征,……
罢了,陛下刚得知这样的坏消息,心神不宁,就不去叨扰他了。
魏大人刚直不阿,却也有自己的为官之道。
他的直谏与李世民的从谏是相辅相成的,君臣二人有志一同想要做青史留名的明君贤臣,所以才会克制自己的欲望。
李世民更觉得子孙不争气了,不求你们有多少能力,就连听话都做不到。
【所以,王朝灭亡这个问题是很大的,小希也需要时间准备一下,下节课我们便探讨一下从商鞅变法到秦朝灭亡——法家是如何打造出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又让其分崩离析的。谢谢各位观众和小希一起学习历史,我们下周再见。】
天幕消失了。
秦始皇看了看身边的长子,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赵高还有隐在角落的李斯,命令道,“把赵高拉下去,候审。”
至于李斯,他太好用了,总能想到始皇的心里去,先看看他具体做了什么再行处罚吧。
秦始皇虽不知这两人具体做了什么,却能推断一二,赵高是自己的近侍,掌管玺印,李斯是未来的丞相,独掌大权,一旦自己驾崩,这二人联合起来,想做什么做不到。
只是不知秦二世是谁……
历朝历代的人懊恼不已,秦始皇抢到了最后的机会,主播还答应专门讲解秦朝亡国之事,他们却只能干看着。
这次直播中没有发表评论的人还保留着自己手边的小屏幕,评论机会可以保留到下次。
天幕上提到的朝代,都连夜召开朝会,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汇总,没有提到的朝代,也不敢闲着,他们在研究如何在天幕上发言,让主播注意到,解说一番自家朝代的事。
毕竟,课后作业是关于百家争鸣的,下次直播却要说商鞅变法,这说明主播会根据他们的评论改变播放顺序。
先秦诸侯却没有纠结这些事,就像是癌症晚期的患者,知道自己剩余时间不多,反倒不急了。
秦始皇百思不得其解,秦二世到底是自己哪个儿子,除了扶苏,他还真没怎么了解过其他孩子,便是胡亥也只是年龄占便宜。
秦始皇对自己的孩子十分宽容,他们喜欢那家学说便学习哪家学说,但每一个都精通商君法,这是秦国立国之本。
他觉得扶苏过于仁义,治理国家就要用严刑峻法,让百姓畏惧,他们才不敢生事。但扶苏异想天开想让黔首归心,想废除那些严苛的律法,这是儒家的学说。儒家扎根齐国多年,齐国还不是被秦国灭亡,齐王连反抗都不敢。
儒家讲道德仁义,法家讲法律规矩,儒法两家水火不相容,他都没有办法将其融入秦国的政治体系,扶苏如何能做到。
也不知后世的朝代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因着时代的局限,秦始皇也想不到,后世的儒家身段能那么柔软,统治者想要什么学说,他们就在儒家经典中解读成什么样子。
李世民猛地起身,双目炯炯盯着天幕,太极宫中群臣也不自觉的向前,想看的清楚一些,听的明白一些:“朕的大唐要亡了……”
程知节咬牙切齿道,“陛下,臣请命诛灭吐蕃等国,为我大唐扫除隐患。”
秦琼、尉迟恭、李靖等大将也不甘落后,纷纷请命。
大唐初年将星如云,哪个没有灭国的战绩。
当然,现在的他们还没有那么高的功劳,但谁还不是跟着天策上将出生入死,一场场大战走过来的,那些小国还真不被他们看在眼里。
李治、武则天神色也不再轻松,明明是讲秦朝二世而亡,怎么受伤最重的反倒是我大唐!
【杜牧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杜牧手持酒杯,思绪复杂,他想出将入相,“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却只得了的风流文人的名声。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自安史之乱后,大唐再不复往日的荣光,藩镇割据,强枝弱干,皇帝有心压制藩镇,却又遇到边疆诸国扣关,藩镇大权在握,对中央的命令阳奉阴违。唐穆宗李恒沉溺声色一命呜呼,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
李世民:“这样荒淫无道的人居然是朕的子孙,居然是我大唐的皇帝。他们没学过历史吗!隋朝二世而亡近在眼前,他们居然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他痛心道,“百姓何辜啊!”
穆宗李恒,敬宗李湛却一笑了之,这不是还没亡国吗,天幕也太小题大做了。
朕身为皇帝,受万民供养,看看歌舞,玩玩游戏怎么了!
自从安史之乱后,唐朝就走上了下坡路,他们能勉力维持不亡国就够了,藩镇边患远在天边,歌舞游戏近在眼前,何必舍近求远,徒增烦恼!
【朝中还有宦官专权,任意废立皇帝,权臣党争,朝局一片混乱。皇帝却沉浸在近臣的吹捧中,苟且偷安。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阿房宫赋》主要批判的对象便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评论区:
“唐朝的宦官可厉害了,汉末的十常侍和明末的魏忠贤都比不了。”
“那是,唐朝的宦官掌握兵权,皇帝的性命都掌握在宦官手里。”
“李世民:哪个不肖子孙给宦官这么大的权利。”
李治,武则天也想问这个问题,但看到李世民发言,武则天默默潜水,李治却兴奋极了。
“李治:阿耶!”
李治不惜浪费一次评论机会,只想跟父亲打个招呼。
他所处的时代乃是永徽六年,刚经历立后风波,正与前朝的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士族争夺权力。
他很想问问父亲,为何要立下辅政大臣,难道是觉得自己的皇位来的太容易了,给他增加点挑战吗?
长孙无忌既是先帝留下的辅政大臣,又是自己的亲舅舅,还是大唐开国功臣,三重光环加身,何时才能扳倒他!
可惜,这些话不能明说,只能寄希望于天幕讲到唐朝时给父亲提个醒。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留言,有些迷惑,转而想起来,这应是另一个时空的稚奴。也不知承乾这个皇帝当的怎么样,和兄弟们相处好不好,稚奴有没有受委屈。
可惜自己没有评论机会了。
长孙皇后看着尚在襁褓中的小儿子也有些思绪混乱。
安史之乱前的皇帝在寻找罪魁祸首,安史之乱后的皇帝都将目光转向唐玄宗,心里默默埋怨,却不能在天幕上明说。
天下之人都能看到天幕,不管祖宗做了什么,身为后代子孙都不能失之恭敬。
【我们都知道,直接骂皇帝会有性命之忧,于是杜牧便只能借古讽今,借用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劝谏皇帝。可惜劝谏若是有用,唐朝也不会在混乱中走向灭亡了。毕竟不是谁都是唐太宗,能忍着欲杀魏征的冲动,从谏如流的!】
魏征,……
罢了,陛下刚得知这样的坏消息,心神不宁,就不去叨扰他了。
魏大人刚直不阿,却也有自己的为官之道。
他的直谏与李世民的从谏是相辅相成的,君臣二人有志一同想要做青史留名的明君贤臣,所以才会克制自己的欲望。
李世民更觉得子孙不争气了,不求你们有多少能力,就连听话都做不到。
【所以,王朝灭亡这个问题是很大的,小希也需要时间准备一下,下节课我们便探讨一下从商鞅变法到秦朝灭亡——法家是如何打造出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又让其分崩离析的。谢谢各位观众和小希一起学习历史,我们下周再见。】
天幕消失了。
秦始皇看了看身边的长子,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赵高还有隐在角落的李斯,命令道,“把赵高拉下去,候审。”
至于李斯,他太好用了,总能想到始皇的心里去,先看看他具体做了什么再行处罚吧。
秦始皇虽不知这两人具体做了什么,却能推断一二,赵高是自己的近侍,掌管玺印,李斯是未来的丞相,独掌大权,一旦自己驾崩,这二人联合起来,想做什么做不到。
只是不知秦二世是谁……
历朝历代的人懊恼不已,秦始皇抢到了最后的机会,主播还答应专门讲解秦朝亡国之事,他们却只能干看着。
这次直播中没有发表评论的人还保留着自己手边的小屏幕,评论机会可以保留到下次。
天幕上提到的朝代,都连夜召开朝会,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汇总,没有提到的朝代,也不敢闲着,他们在研究如何在天幕上发言,让主播注意到,解说一番自家朝代的事。
毕竟,课后作业是关于百家争鸣的,下次直播却要说商鞅变法,这说明主播会根据他们的评论改变播放顺序。
先秦诸侯却没有纠结这些事,就像是癌症晚期的患者,知道自己剩余时间不多,反倒不急了。
秦始皇百思不得其解,秦二世到底是自己哪个儿子,除了扶苏,他还真没怎么了解过其他孩子,便是胡亥也只是年龄占便宜。
秦始皇对自己的孩子十分宽容,他们喜欢那家学说便学习哪家学说,但每一个都精通商君法,这是秦国立国之本。
他觉得扶苏过于仁义,治理国家就要用严刑峻法,让百姓畏惧,他们才不敢生事。但扶苏异想天开想让黔首归心,想废除那些严苛的律法,这是儒家的学说。儒家扎根齐国多年,齐国还不是被秦国灭亡,齐王连反抗都不敢。
儒家讲道德仁义,法家讲法律规矩,儒法两家水火不相容,他都没有办法将其融入秦国的政治体系,扶苏如何能做到。
也不知后世的朝代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因着时代的局限,秦始皇也想不到,后世的儒家身段能那么柔软,统治者想要什么学说,他们就在儒家经典中解读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