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后,天幕如期而至,各朝都已经摆好桌案纸笔,数十执笔小吏端坐案后,屏气凝神。秦汉则准备了小山一般的空白竹简,只等天幕开讲。
秦汉的纸张已经在研制中,但只见过一次的东西,要如何做出来,墨家之人正在一点点尝试。
墨家之人已经积攒了几次评论机会,只等时机合适,便向天幕求教。
【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原有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因此,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
天幕下的人惊奇连连,他们从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历史的变迁。
在古代,经济学一直都处于萌芽状态,有管仲、范蠡、诸葛亮这样能够进行经济战的大佬。也有完全不懂经济,随意更改币制,导致国家经济崩溃的统治者。
譬如新朝王莽,譬如董卓的新五铢钱,还有比废纸还廉价的大明宝钞……
春秋末期曾子在《大学》中明确总结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虽然历代统治者都推崇管仲为“华夏第一相”,但却将其经济战的思想避之如虎,选择用重农抑商来规避麻烦。
殊不知,时代的洪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落后的定会被淘汰。
【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不同的田地征收不同的税赋。鲁国实行“初税亩”,按照土地亩数进行征税。郑国子产铸刑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成文法。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可以视法而动,而不是视贵族而动,有了一定的主动权。】
平行时空无数人看的目眩神迷,在他们的印象中,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想象没有成文法的时代是什么样子。
孔子:“子产,古之遗爱也!”
【魏文侯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废除官员世袭,由官府平稳粮价。楚悼王吴起变法,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整顿吏治,最后吴起被旧贵族杀害,变法夭折。】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军制,军队实力大增,但其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摇摆不定,被亲儿子饿死于沙丘行宫。】
评论区
“沙丘,困龙之地。”
“商纣王在此自焚而死。”
“赵武灵王饿死宫中。”
“始皇嬴政病死于沙丘平台。”
“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从此休”
“祖龙霸业车申恨,主父雄心宫里愁。唯有朦胧沙上月,至今犹自照荒邱!”
吴存礼:这是我的诗!
赵武灵王:“饿死!”
天幕倒是说清楚啊,是长子还是幼子,他正准备废长立幼呢。
齐桓公终于找到一点安慰,这些后世的雄主也没办法做到善始善终,终于不是孤一人被人耻笑了,吾心甚慰。
秦始皇没想到能在这里得知自己的死讯。
国君病死于都城之外,都城会发生什么事可想而知,尤其是秦朝并没与册立正式的储君,秦始皇觉得他找到了一点端倪。
【韩昭侯申不害变法,主张君主独断,驾驭臣下。齐威王邹忌改革,谨修法律,督察奸吏,招抚流民。还有燕昭王乐毅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不够彻底,又因为触动了贵族的利益,很多变革都是人亡政息,无法坚持下去,只有秦国不同。】
【秦孝公嬴渠梁任用商鞅变法,同样是与贵族为敌,还处罚了太子的老师,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被车裂。但“商君籍没,秦法永存!”秦国变法的成果保留了下来,奠定了秦国崛起的基础,逐渐从一个西陲小国,东出函谷关,席卷天下,成为人人畏惧的虎狼之国,六国莫能与之争!】
商鞅将目光看向秦孝公,秦孝公看向坐在下首的太子赢驷。
赢驷干脆利落的跪倒在地,虽然不知将来发生了什么事,但一人做事一人当,该认的错就要认。
秦孝公抬脚狠狠的踹了太子一脚,当即就要拿鞭子行家法。
还是商鞅拦住了他,“臣虽死,但变法坚持了下去,以臣一命,换秦法永存,值得!”
他们都清楚,变法触动了老贵族的利益,断了他们世卿世禄的根,秦孝公活着时能保住商鞅,秦孝公一死,新继位的秦王只能在老贵族与商鞅之间做出取舍。
商鞅见惯了中途夭折的变法,能用自己的一条命换取秦法永存,他认为很值!
秦孝公指着赢驷恨恨的骂道,“若不是尔还能坚持变法,孤定要尔身死当场!”
评论区:
“商君千古!”
秦·咸阳宫
始皇帝叹道:“商君千古!”
群臣齐呼:“商君千古!”
【通过变法改革,各国逐步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当地主阶级从奴隶主贵族那里夺得政权,建立起对农民的统治之后,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起来,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我们重点要说的就是商鞅变法,从商鞅变法一探秦国政治文化的形成。】
【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因其出身卫国,又名卫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
天幕上出现的是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的场景,一年轻士子端坐在席间品读书籍。
另一时空,尚在魏国的公孙鞅目露震惊之色,他思忖片刻,当即拿起李悝的《法经》,从侧门悄悄离开魏相府邸,他要去秦国!
前面说起商鞅并没有提及其出身,他也没有想到商鞅就是自己,如今天下之人都知道自己的来历,再不逃走,便要身陷魏国了。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后任魏国国相公叔痤的中庶子。】
公叔痤命令道:“立刻将中庶子带过来。”
商鞅刚入公叔痤的相府,公叔痤便与其深谈良久,知道他有大才。天幕一出,商鞅之能盖棺定论,定不能让其离开魏国。
可惜,他反应慢了半拍,商鞅已经离开相府了……
天幕上切换了一个画面,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正躺在榻上——
【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惠王却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
评论区:
“魏国:战国人才市场。”
“魏惠王真是个大冤种。”
“商鞅: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狗头)”
魏惠王看着天幕本是当个乐子,没想到自己变成了那个乐子,当即命令道,“去相府宣公叔丞相和卫鞅。”
可惜,他的行动慢了不止一拍,商鞅已经伪装离开魏都大梁,公叔痤正满城追捕商鞅。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当时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被当做夷狄,六国都不带秦国玩。秦孝公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商鞅听说后,便投奔了秦国。】
天幕上出现的是电视剧名场面:商鞅游说秦孝公。
【商鞅第一次用帝道游说秦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五日后,商鞅再次会见秦孝公,用王道之术游说,孝公有点兴趣,但还是没有得到认可。商鞅意识到,秦孝公意在争霸天下,对耗时太长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学说不感兴趣。第三次商鞅用霸道之术游说,终于获得了孝公的肯定,商鞅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得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商鞅挪动,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
刚刚即位的秦孝公:“立刻前往边境,迎接中庶子卫鞅。”
如果不是秦国国力太弱,他都想直接派兵攻打魏国,将商鞅抢到秦国。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了第一次变法:改革户籍制度,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轻罪用重刑;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受爵,废除世卿世禄制;燔诗书而明法令,禁宦游之民。】
评论区:
“原来焚书是秦国的传统啊。”
“焚书确实是统一思想的最好方法。”
“日本侵华时,在满洲实行奴化教育,不能学习中文汉语,只能学习日文,细想一下,若是连续三代人都不学中国文化,那个地方就不再属于中国了。”
平行时空:
始皇时还没有焚书,但李斯已经提过这个建议,他内心深处也是同意的。愚民弱民是法家提倡的。
如果国家是一架精密的机器,那么黔首就是一颗颗螺丝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一旦他们读书明理,对功名利禄有了追求,必定会心有不平,惹事生非。
儒家的人却坐不住了,怎么着,看天幕的意思,是觉得焚书是对的!
刘彻:“日本侵华!”
他看向身边的卫青,“日本在何处?”
卫青茫然道,“臣也不知……”
霍去病朗声道,“不论这日本在何处,臣都能将其踏平,献给陛下。”
刘彻哈哈大笑,畅快道,“朕有冠军侯,定能踏平四夷!”
此时的日本还是弥生时代,正向农耕社会转变。唐高宗时期,日本才定下国名。
朱元璋:“这不是咱定下的不征之国!”
他三观有些崩溃,那样一个弹丸小国也敢肖想侵略上国,还让他们成功了!
朱棣:“太子,咱要打日本,国库能拿出多少钱。”
朱高炽:“日本孤悬海外,要造船,要训练水兵,这些都需要时间。”
朱棣:“咱又不是马上就去,先定个计划。”
朱高炽:“是,只要不是马上出发,国库定能拿出足够的粮草。”
朱高炽虽然温和仁善,但他也是大明统治阶级的一员,将中原大地看作自家禁脔,自然看不得有人将手伸到自己的领地里。
秦汉的纸张已经在研制中,但只见过一次的东西,要如何做出来,墨家之人正在一点点尝试。
墨家之人已经积攒了几次评论机会,只等时机合适,便向天幕求教。
【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原有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因此,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
天幕下的人惊奇连连,他们从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历史的变迁。
在古代,经济学一直都处于萌芽状态,有管仲、范蠡、诸葛亮这样能够进行经济战的大佬。也有完全不懂经济,随意更改币制,导致国家经济崩溃的统治者。
譬如新朝王莽,譬如董卓的新五铢钱,还有比废纸还廉价的大明宝钞……
春秋末期曾子在《大学》中明确总结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虽然历代统治者都推崇管仲为“华夏第一相”,但却将其经济战的思想避之如虎,选择用重农抑商来规避麻烦。
殊不知,时代的洪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落后的定会被淘汰。
【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不同的田地征收不同的税赋。鲁国实行“初税亩”,按照土地亩数进行征税。郑国子产铸刑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成文法。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可以视法而动,而不是视贵族而动,有了一定的主动权。】
平行时空无数人看的目眩神迷,在他们的印象中,这些都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想象没有成文法的时代是什么样子。
孔子:“子产,古之遗爱也!”
【魏文侯李悝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废除官员世袭,由官府平稳粮价。楚悼王吴起变法,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整顿吏治,最后吴起被旧贵族杀害,变法夭折。】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军制,军队实力大增,但其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摇摆不定,被亲儿子饿死于沙丘行宫。】
评论区
“沙丘,困龙之地。”
“商纣王在此自焚而死。”
“赵武灵王饿死宫中。”
“始皇嬴政病死于沙丘平台。”
“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从此休”
“祖龙霸业车申恨,主父雄心宫里愁。唯有朦胧沙上月,至今犹自照荒邱!”
吴存礼:这是我的诗!
赵武灵王:“饿死!”
天幕倒是说清楚啊,是长子还是幼子,他正准备废长立幼呢。
齐桓公终于找到一点安慰,这些后世的雄主也没办法做到善始善终,终于不是孤一人被人耻笑了,吾心甚慰。
秦始皇没想到能在这里得知自己的死讯。
国君病死于都城之外,都城会发生什么事可想而知,尤其是秦朝并没与册立正式的储君,秦始皇觉得他找到了一点端倪。
【韩昭侯申不害变法,主张君主独断,驾驭臣下。齐威王邹忌改革,谨修法律,督察奸吏,招抚流民。还有燕昭王乐毅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不够彻底,又因为触动了贵族的利益,很多变革都是人亡政息,无法坚持下去,只有秦国不同。】
【秦孝公嬴渠梁任用商鞅变法,同样是与贵族为敌,还处罚了太子的老师,秦孝公去世后,商鞅被车裂。但“商君籍没,秦法永存!”秦国变法的成果保留了下来,奠定了秦国崛起的基础,逐渐从一个西陲小国,东出函谷关,席卷天下,成为人人畏惧的虎狼之国,六国莫能与之争!】
商鞅将目光看向秦孝公,秦孝公看向坐在下首的太子赢驷。
赢驷干脆利落的跪倒在地,虽然不知将来发生了什么事,但一人做事一人当,该认的错就要认。
秦孝公抬脚狠狠的踹了太子一脚,当即就要拿鞭子行家法。
还是商鞅拦住了他,“臣虽死,但变法坚持了下去,以臣一命,换秦法永存,值得!”
他们都清楚,变法触动了老贵族的利益,断了他们世卿世禄的根,秦孝公活着时能保住商鞅,秦孝公一死,新继位的秦王只能在老贵族与商鞅之间做出取舍。
商鞅见惯了中途夭折的变法,能用自己的一条命换取秦法永存,他认为很值!
秦孝公指着赢驷恨恨的骂道,“若不是尔还能坚持变法,孤定要尔身死当场!”
评论区:
“商君千古!”
秦·咸阳宫
始皇帝叹道:“商君千古!”
群臣齐呼:“商君千古!”
【通过变法改革,各国逐步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当地主阶级从奴隶主贵族那里夺得政权,建立起对农民的统治之后,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起来,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我们重点要说的就是商鞅变法,从商鞅变法一探秦国政治文化的形成。】
【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因其出身卫国,又名卫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
天幕上出现的是电视剧《大秦帝国》中的场景,一年轻士子端坐在席间品读书籍。
另一时空,尚在魏国的公孙鞅目露震惊之色,他思忖片刻,当即拿起李悝的《法经》,从侧门悄悄离开魏相府邸,他要去秦国!
前面说起商鞅并没有提及其出身,他也没有想到商鞅就是自己,如今天下之人都知道自己的来历,再不逃走,便要身陷魏国了。
【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后任魏国国相公叔痤的中庶子。】
公叔痤命令道:“立刻将中庶子带过来。”
商鞅刚入公叔痤的相府,公叔痤便与其深谈良久,知道他有大才。天幕一出,商鞅之能盖棺定论,定不能让其离开魏国。
可惜,他反应慢了半拍,商鞅已经离开相府了……
天幕上切换了一个画面,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正躺在榻上——
【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魏惠王却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
评论区:
“魏国:战国人才市场。”
“魏惠王真是个大冤种。”
“商鞅: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狗头)”
魏惠王看着天幕本是当个乐子,没想到自己变成了那个乐子,当即命令道,“去相府宣公叔丞相和卫鞅。”
可惜,他的行动慢了不止一拍,商鞅已经伪装离开魏都大梁,公叔痤正满城追捕商鞅。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当时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被当做夷狄,六国都不带秦国玩。秦孝公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商鞅听说后,便投奔了秦国。】
天幕上出现的是电视剧名场面:商鞅游说秦孝公。
【商鞅第一次用帝道游说秦孝公,孝公听后直打瞌睡。五日后,商鞅再次会见秦孝公,用王道之术游说,孝公有点兴趣,但还是没有得到认可。商鞅意识到,秦孝公意在争霸天下,对耗时太长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学说不感兴趣。第三次商鞅用霸道之术游说,终于获得了孝公的肯定,商鞅畅谈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得十分入迷,膝盖不知不觉向商鞅挪动,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
刚刚即位的秦孝公:“立刻前往边境,迎接中庶子卫鞅。”
如果不是秦国国力太弱,他都想直接派兵攻打魏国,将商鞅抢到秦国。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了第一次变法:改革户籍制度,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轻罪用重刑;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受爵,废除世卿世禄制;燔诗书而明法令,禁宦游之民。】
评论区:
“原来焚书是秦国的传统啊。”
“焚书确实是统一思想的最好方法。”
“日本侵华时,在满洲实行奴化教育,不能学习中文汉语,只能学习日文,细想一下,若是连续三代人都不学中国文化,那个地方就不再属于中国了。”
平行时空:
始皇时还没有焚书,但李斯已经提过这个建议,他内心深处也是同意的。愚民弱民是法家提倡的。
如果国家是一架精密的机器,那么黔首就是一颗颗螺丝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一旦他们读书明理,对功名利禄有了追求,必定会心有不平,惹事生非。
儒家的人却坐不住了,怎么着,看天幕的意思,是觉得焚书是对的!
刘彻:“日本侵华!”
他看向身边的卫青,“日本在何处?”
卫青茫然道,“臣也不知……”
霍去病朗声道,“不论这日本在何处,臣都能将其踏平,献给陛下。”
刘彻哈哈大笑,畅快道,“朕有冠军侯,定能踏平四夷!”
此时的日本还是弥生时代,正向农耕社会转变。唐高宗时期,日本才定下国名。
朱元璋:“这不是咱定下的不征之国!”
他三观有些崩溃,那样一个弹丸小国也敢肖想侵略上国,还让他们成功了!
朱棣:“太子,咱要打日本,国库能拿出多少钱。”
朱高炽:“日本孤悬海外,要造船,要训练水兵,这些都需要时间。”
朱棣:“咱又不是马上就去,先定个计划。”
朱高炽:“是,只要不是马上出发,国库定能拿出足够的粮草。”
朱高炽虽然温和仁善,但他也是大明统治阶级的一员,将中原大地看作自家禁脔,自然看不得有人将手伸到自己的领地里。